近年来,区总工会坚持以服务职工为中心,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强化服务阵地功能,创新培养模式,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产改工作体系。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持续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到“匠”的转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推动产改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关键所在。武进各类企业首创先试,善作善成,呈现了“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将产改与党建、工建统筹推进,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实现党建、业务与产改的深度融合。公司秉持“以人为本,合作创造价值”的理念,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结构合理、能力匹配的职工队伍。公司依托柳工大学总部资源,实施“鲲鹏计划”“菁英集训班”“营销特训营”等项目,系统提升基层、中层及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力。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结构(超大挖)区域经理 吴晶水:我们会到柳工集团的总部去参观学习,也到我们常州附近的大规模的企业里面去参观学习指导。然后平时在企业内部,我们也有一些高级工技师(为我们指导),平时还有我们工会组织的学历提升计划,我们都受益其中。
作为柳工华东地区研发中心,柳工常州基地聚焦矿山机械研发,持续突破关键技术。近年来,公司与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常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及企业导师等资源。与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共建校企实训基地,构建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课程体系,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推行“多能工”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一线员工技能水平。目前已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2人、江苏省文明职工1人、常州市龙城工匠1人、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技能专家 曹玉剑:我们工作室已经成立十来年了,然后主要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然后包括推动公司的一些新产品的试制,包括新技术的开发,新材料的研究,
企业工会还不断强化产业工人权益保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与维权体系。工会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心理关怀、困难帮扶等服务,设立员工诉求表达和沟通渠道,及时响应职工在劳动报酬、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合理诉求。此外,还大力推动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落实带薪培训、健康体检、高温假等福利项目,并积极组织叉车、行车、镗工、计量等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用。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工会宣传委员 王贻腾:我们工会在这个产改过程中,主要承担组织者、推动者、服务者三个角色,我们也是积极推动这个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就保证我们产业工人对我们公司的重大决策都有这个知情权,还有参与权。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先后承担国家能源局“能源互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信部“智能制造2025新模式应用”、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等多个国家级项目,牵头成立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吸引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同时,推出“星芽计划”“星火计划”“星辰计划”,打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一线人才”三个晋升通道,拓宽员工发展空间。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直流总装车间总装二线生产线长 张波:因为我是一个普通操作工的身份进入公司,是公司给我平台,给我们这个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万帮数字能源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型组织,积极构建“网上学习+师带徒+外出学习取经+技能竞赛”一体化素质提升新模式,多途径多平台促进职工成长成才。企业每年4月-10月都举办质量月技能竞赛活动,包括10项不同班组、不同种类的竞赛,将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收入分配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员工的“一技之长”不仅可以拉得开薪资差距,更可以换取“一席之地”。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李波:积极推动公司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我们的人才的质量。同时也能让我们的一些一线员工在公司内部,通过两到三年的培养和成长,让他们能够快速的去融入公司,并且能够在公司当中去发挥他自己的价值。
在生活保障方面,万帮数字能源综合服务中心精装修项目于今年4月竣工。精心打造了126套(间)标准公寓及套房,并特别设置了无障碍户型,方便残疾人士居住。为满足入住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还配套建设了阅读室、健身房、茶水间等公共服务区,并不定期地开展青年交友、创业政策宣讲等活动。此外,一楼还设置了员工食堂和24小时无人超市。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李梓嘉:这边宿舍非常方便便捷,然后租金也非常便宜,一个月就只要300元。
如今在武进,产业工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区总工会引导广大职工把职业作为事业、把岗位作为舞台,把工匠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在武进工匠学院叉车工培训现场,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叉车的操作技巧。随着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叉车司机需求量越来越大。工匠学院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群众期望,提供叉车培训“技能大餐”,为学员就业增收“添翼增能”。截至目前,工匠学院已举办了数十期叉车司机培训班。
学员 刘传俊:第一是厂里面有这个需要,还有一个就是我自己这个想法。因为这个后面再就业,就是好找工作一点。然后就是想拓宽一下自己的技能。
武进工匠学院运营两年多来,开展各类培训超1.4万人次,带领团队服务常武地区、江苏省乃至全国各类企业超1500家,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传统制造业的基础技能,还紧跟时代步伐,加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能。
武进工匠学院副院长 章臣祥:我们下半年马上就有电工技能竞赛,还有叉车司机的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让我们的学员来获得更高级别的技能等级的证书,以及他们的技术的提升。
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武进产业工人蓄水池“满起来”、竞争力“强起来”、腰杆子“硬起来”。目前我区拥有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7家,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27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5家,市级以上企业首席技师98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江苏工匠12人,省“双创”高技能人才5名,龙城工匠5人,武进工匠22名,金牌工人40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2.6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0.7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