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位于科教城的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招式”,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创客“圆梦”。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免接触感应式电梯按钮、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涂层......在位于常州科教城的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内,各种从实验室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正在进行多项测试。这家成立于2008年11月的研究院,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到“技术创新的开发商”再到如今的“企业技术创新微生态的构建者”,研究院不断求新求破,在时代浪潮下,着力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副院长 贾永涛: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向地方企业集聚支持技术和人才的创新要素,我们围绕企业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还有创新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做好创新管理,有效转化了一批高校院所的成果落地。 位于湟里镇的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年,是从事各类热轧轧辊、辊环和辊轴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由于国外轧辊研究较早、生产水平较高,高端轧辊主要被美国联合电钢、韩国现代等公司垄断,而国内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得到彻底改变。在此难题下,2020年,凯达重工与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携手,开启了从老钢厂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蜕变之旅。 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百能:我们跟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进行了联合创新工作,他们派老师到我们现场来指导,并为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人才的保证,这些创新的要素都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自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后,研究院委派技术经理人深入企业了解各种技术需要,对企业的创新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信息与知识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并围绕轧辊的耐磨性、抗拉强度、专利布局等关键技术,联合教授专家团队开展技术诊断工作,建立低成本、零缺陷、持续改进的创新模式,让“企业技术创新变得更简单、更高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凯达研发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达10余项,研发经费占比达4%以上,技术水平有突破性进展。2021年,企业还被认定为常州市特种型钢轧辊智能化铸造车间,并成功突破“轧制百米铁轨”的关键技术,不仅硬度强,耐磨性高,还能同时轧制5种不同轨道,且都是一次成型,企业创新之路越走越宽,“第一动力”越来越强。 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百能:我们2021年总共取得了21项专利,其中是发明专利是1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步入企业的智能化车间,“数字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车间的中央控制室外,一块巨大的电子看板映入眼帘,几平方大小的屏幕上显示着车间实时生产情况、各条生产线上设备运行状态,哪条生产线效率最高,生产能耗多少,产品质量如何,工作人员通过智能车间的“云系统”都能一目了然。车间班组长介绍,该车间熔炼共有3个熔炼区域,其它2个区域的样品可以通过专有的通道自动传送至检测区,省去了人工跑腿的过程,检测后的结果可直接反馈至该区炉前看板,实现了在线自动化检测。车间建设成功后,年产值提升了42%;一次性不合格率降低了0.87%,经济效益提升明显。 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百能:企业有了飞跃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规模现在在全国同行业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大概在5%左右。 除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外,总部位于科教城的江苏易电行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也与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智能充电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在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易电行江苏世纪鸟电动车科技有限总经理 刘宇兴:目前我们公司还与大连理工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进行相关的规范研发,制定了电动自行车快速传导式的智能快速充电桩技术规范,这项技术规范就填补了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智能快速充电领域的一个空白。 合作期间,研究院引进专家团队为易电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车辆充换电系统物联网平台,并为行业及客户提供智能电池大数据服务;同时围绕电动自行车智能快速充电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易电行江苏世纪鸟电动车科技有限总经理 刘宇兴:未来5年,我们双方将共同投入2500万左右用于创新中心的建设,将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重点引进和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强化智力交流和实践创新。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除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外,研究院还积极为高校企业“做媒”,把高校与企业的需求对接起来。成立于2014年的常州翊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涂层加工设备及工艺研发,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在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的支持下,翊迈顺利找到合适人才,突破技术瓶颈,性能提升10倍的同时降低成本60%,在镀膜材料上自研发的黑金刚、乌金等材料,受到了众多业内龙头企业的认可。 常州翊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科科: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提供了全链条的配套服务,为我们的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公司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聚焦科技成果供给端、转化端、吸纳端,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逐步形成了多点发力、衔接互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微生态”。一个个“武进创新”“武进智造”正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