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事业,是一项崇高和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与正义的事业。回眸“十三五”,区残联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目标,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深化残联改革为动力,大力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各项工作,变“输血”为“造血”,打通助残“活血”脉络。 栾先生家住湖塘镇东方社区,今年42岁,2017年,栾先生正式将户口从安徽迁到常州,如今在湖塘镇生活已有20多年。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日常出行需借助电动轮椅,妻子也不幸患有智力残疾。夫妻俩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工作,二人每月仅靠2000多的低保与两项残疾人补贴生活。 栾先生:逢年过节,政府还有社区都来关心我们。孩子学习(方面),学校老师也挺照顾的,每学期有750块钱,一年有1500(助学补贴),挺感谢政府的。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全面完善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制度,是为困难残疾人群体不断“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今年11月,我区共计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共74642人次,金额达5673.26万元,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1009人次,金额达520.71万元。 区残联就管中心负责人
黄颖之:今年10月残联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持证残疾人状况调查,对全区17087位持证残疾人进行入户信息采集,我们的基层残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做好了两项补贴等政策的宣传和指导,接下来,我们也将和有关部门一起,对于两项补贴工作进行查缺补漏,让辖区内残疾人真正做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 要“输血”更要“造血”,近年来,区残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扶贫资金募集、项目实施、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激发社会活力,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为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奉献爱心搭建有效工作平台。今年5月,区残联与区同心助残驿站共同举办为期一周的“同心助残 与爱同行”慈善义卖作品展,作品展共吸引了1120位市民到场参观,有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共募集各类善款126万元,其中义卖作品42万元,各类赞助、购买服务和公益项目资金84万元。 区同心助残驿站理事长 陈凯:接下来,我们同心助残驿站将在区残联的指导下,调度使用社会各界的服务资源,切实解决好与我区残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康复等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深化并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希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理解、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残障创业人士
沈峰:欢迎新进来的观众朋友们,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一款热水袋,是我脖子上这一款U型热水袋。这一款热水袋我们是顺丰包邮的,如果有什么质量问题,我们是有运费险的,大家放心购买。 在区励志残疾人之家电商项目的直播间,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沈峰正在直播带货热水袋、棉鞋、手套等冬季新品。去年9月,沈峰在朋友的介绍之下,加入了带货主播的大军。从一开始的不敢说话,面对镜头面露羞涩,到如今熟悉掌握产品全部性能,面对近千名观众的滔滔不绝,沈峰仅花费了1个月的练习时间。 残障创业人士
沈峰:残疾人之家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既是自主择业,也是个人创业。今年双十一,本来预期销售额会比去年好一点,但由于疫情影响,销售额和去年持平,现在疫情形势平稳的话,我们相信今年的双十二(销售)会比以往更好。 从就业到创业再到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张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9月,绿康盲人推拿负责人张亮在湖塘镇新开张了绿康盲人推拿中心的第3家门店,新的门店共招聘了7名盲人按摩技师。35岁的张亮患有先天性弱视,小学五年级时因车祸伤眼,视神经萎缩导致左眼完全失明,右眼仅剩0.02的微弱视力。16岁那年,他跟随父母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常州打工,先后做过修车工、钣金工、花店学徒,都因视力原因被迫放弃,后经人介绍参加常州市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技能培训。 绿康盲人推拿负责人
张亮:由于我们盲人视力的原因,就业面比较狭窄。一般都是通过政府各界,尤其是我们残联的扶持下,从事盲人推拿按摩这个职业。我也是通过残联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创办了绿康盲人推拿这个品牌 2005年,张亮在武进创立了绿康盲人推拿连锁品牌,凭借其在学习期间丰富的临床按摩经验,绿康盲人推拿的名声很快便响誉龙城。截至目前,3家盲人推拿中心共计有会员6500余名,合计经营面积1600多平方米。现有的50名盲人员工中,有医疗按摩技师2名,高级保健按摩师17名,中、初级保健按摩师20名。 绿康盲人推拿负责人
张亮:我也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为我们盲人朋友提供就业实习的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辅导和支持,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能让我们更多的盲人朋友奔向小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我区共建成“残疾人之家”21家,共安排残疾人辅助性就业400余名。今年以来,我区共有19名残疾人申报自主创业项目,新增32个就业岗位,有313名残疾人进行跟岗培训,并有77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就业。 为助力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创业梦,区残联持续注力将“励志残疾人之家”打造成“区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公益助残联合党支部作用,全面推进“阳光助残红盟”建设,吸纳更多社会组织、康复机构加入,链接各类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创业者和困难残疾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共享、互惠、共赢的有效路径,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区残联理事长
李洪兴:实现了从单一的残联帮扶到全社会帮扶的这个转变,形成了这样一个良性的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机制。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残疾人事业会越来越好,残疾人也会越来越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来共享我们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看到残疾人自主创业措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包括残疾人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等,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残疾人能从就业过渡到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