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社区:巧手执“麦秆” 共传非遗技艺 |
时间:2021-11-30 19:28:28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喜盈门社区:巧手执“麦秆”
共传非遗技艺 当丰收的麦子脱胎换骨,留下的麦秆经过一翻雕琢后,竟能变成惟妙惟肖的画作。今年,喜盈门社区与桔草堂共建常州麦秆剪贴技艺研究所,保护和传承距今1400多年的老手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下午两点,王四青和邻居们来到喜盈门社区,参观麦秆画作品。小小的麦秆可以出现在扇子上,可以出现在灯罩上,以花鸟鱼虫、古典美人、诗词书法的形式呈现,让他们不禁连连赞叹。 居民
王四青:很美的,还有就是很精致,我们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传承下去,有机会的话我们也可以来学一学。 这些精美的作品都出自“95后”技艺人郭畅旭之手。作为桔草堂的负责人、常州市非遗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郭畅旭已从事这门老手艺12年。中空的麦秆被剖开熨平后,就能像纸张一样被剪贴到底稿上,拼接成各种画作。这个过程听起来容易,制作工序却十分复杂,按照“烫、刮、贴、裁、熨”的五字秘诀,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则几小时,多则七八个月。 常州市非遗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
郭畅旭:传到现在1400多年的历史,那么这是我们历史沉淀,文化这一块还是能够深入挖掘很多的东西的。另一个的话就是,它用我们现在已经不用的废弃的麦秆来作画,它是主要偏向于环保的。 麦秆画剪贴技艺以其独有的古朴、厚重、端庄的原料质感,已应用并衍生出折扇、花瓶、书签等文创产品,适用于多种场景。今年6月,郭畅旭还创作了100件红色文化麦秆画,讴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用非遗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以“麦”相传。 常州市非遗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
郭畅旭:定时的去开展这个文化推广课,跟社区居民普及,我们麦秆画的这个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喜盈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周湘妹:感觉到社区也需要有这么一个文化的氛围,而且把它引进过来的话,他跟我们社区会有一个很好的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