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一个原本宁静的日子,却因3份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刷爆了常州人的朋友圈。从这一晚开始,疾控人注定无眠无休。夜幕之下,从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到后勤保障、健康宣教、信息汇总,全方位部署、聚合力推进……区疾控中心又一次拉响冲锋集结号,与病毒“短兵相接”,和疫情奋力“赛跑”。
从11月2日晚上开始,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重点做好3名阳性病例流调工作的同时,还对外省发过来的相关确诊病例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协查函进行详细核实。11月3日晚上九点半,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又接到重庆市疾控中心发来的协查函,随即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在第一时间将3位密接人员进行隔离管控后,又连夜前往雪堰镇对他们的行动轨迹进行调查,寻找与之有过交集的次密接人员。
【现场】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工作人员 徐敏锐:你好,是××吗?我是武进区疾控中心的,你们同飞机的有密切接触者,你们跟他们在同车间,中午休息也在一起,所以你们就是次密切接触者。
到达现场后,流调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核查、监控视频、信息登记等形式,将3位密接人员的行程轨迹一一摸排,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利用“大数据”快速、精准锁定并掌握与其次密接的相关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
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工作人员 徐敏锐:流行病学调查,它是相当于我们整个疫情防控“侦察兵”的一个作用,我们首先要把它的行程轨迹所接触到的人排查出来,提前管控,早发现、早预防,才能把这个疫情尽快的控制扼杀,如果一旦有一个密接我们没有排查到,它发生阳性的话,就会传播给很多人,它是一个“排头兵”的作用。
疫情发生后,作为最前沿力量的流调组迅速响应,现场流调组、信息处理组、协查组、报告审核组,快速集结,第一时间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流调组工作人员不眠不休,对患者行程轨迹、密切接触人员、次密接人员等,运用文档或者EXCEL表格的方式,一对多、蛛网式收集信息。截至11月9日24时,区疾控中心共出动流调人员367人次,排查重点场所68处,为全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工作人员 徐敏锐:说到什么奉献我觉得谈不上,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疾控人的职责,在这个疫情面前,我们必须要站出来,我们常说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一批人。在大家来说,我们是多么伟大谈不上,但是真正该我们做的,真的是拿得出来,这是我们职责所在。
如果说流调组是疫情防控的“侦察兵”,那么核酸检测组就是与时间赛跑的“猎毒师”。记者在位于区疾控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看到,从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核酸扩增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实验室科学划分,各区独立。因为送样时间不固定,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手机保持畅通、样本随到随检。为尽快完成核酸样本检测,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分批值守,每天24小时满负荷运转,截至11月9日24时,实验室共检测核酸样本53180份。
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副科长 付如星:我们为了保证第一时间把样品的结果出出来,我们24小时排班,一天排3组人。2号到现在,前两天样品特别多,达到3000管每天,后面这几天都是在2000多管,以隔离点的为主。
“今天的检验结果全部出来了,都是阴性。”看完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后,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主管技师王迪向领导汇报,此时已是11月10日凌晨4点,她即将结束当天的工作。王迪家住御城,自小区封控以来,她还没有回过家,已经快一个礼拜没有见到4岁的儿子了。
区疾控中心检测中心主管技师 王迪:等我有空的时候给他发一段语音,或者是我公公婆婆会给我发一段他的视频,大家就这样互相看一下。首先是政府把我们的家人照顾得很好,每天都会有肉菜食物给他们,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回馈到自己的工作上,我是觉得我的工作也是为大家服务,也是我工作价值的体现。
在疾控中心,还有一组人,他们不像医院里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也少有豪言壮语,但是,他们也是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健康守门神”的作用,他们就是环境消杀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1月3日下午4点,环境消杀组接到指令,需要对一位密接人员活动过的场所进行全面防疫消杀,他们迅速穿上防护用品、背上消杀设备、携带消杀药品,第一时间赶到可能被病毒感染的疫点现场,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进行预防性消毒。
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 李萍:像我们学校是一个密接经过的场所,相对来说是属于高风险的地方,又是一个学校特殊的地方,我们就对它进行一个大一点的预防性消毒。经过消毒以后,要确保这个地方是安全的,我们是只要接到流调组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就是24小时待命,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
说起消杀,并不是喷洒点药物那么简单,环境消杀组工作人员经过研判,确定是疫点还是一般场所,疫点要采用终末消毒,一般场所则采用预防性消毒。选用何种消毒药物,多少剂量、浓度,消毒出入线路怎么走等等,都要经过科学研判后,才会着手进行。此外,工作人员还担负起全区乡镇、街道、村(居)的消杀培训和技术指导。
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 李萍:哪些是重点场所,哪些是非重点场所,进行一个区分,然后重点场所我们对消毒的面积、消毒使用的消毒药的浓度,消毒方案里面对这个物表和地面,还有空气进行一个消毒,然后我们对消毒药的浓度和用量也有规定,如果我们自己平时消毒的话,可能浓度达到了,但是用量会达不到。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患者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点、超市、宾馆等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需要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为一支特殊的队伍,熬夜通宵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众志成城、毫无怨言。
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 李萍:平均一天两三次总归是有的,步数的话肯定是超过1万步,有的时候会走到两万多步也会,有的时候消毒的面积会特别大,像之前去有的公司里面有两万多个平方,我们就要全部走一遍。
面对此次疫情,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核酸采样组、实验室检测组、环境消杀组、后勤保障组等五个小组连续作战,不惧风险,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线。正是他们奋不顾身、任劳任怨、舍小家顾大家,用最严密的防守,最美的背影,换来了我们的平安生活。
区疾控中心主任 史宏:从11月2号起,部分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日工作量达到20个小时以上,甚至有的同志连续两天两夜没有休息,就是为了尽快控制疫情,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风雨有我在,人民请放心,我们全体疾控人会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歼灭战。
疫情来临时,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却总有挺身而出的疾控人。他们闻令而动,表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疾控精神,在病魔灾难前面替我们负重前行,成了全区疫情防控一线最美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