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态“渔光曲” 嘉泽镇打造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点 |
时间:2021-11-02 20:04:01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日前,位于嘉泽镇捕捞村的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点通过市级验收,获得武进区92万元生态奖补资金。该示范点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养殖技术与全流程尾水净化措施,实现养殖尾水100%循环利用,为滆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增添了重要“砝码”。
阳光照射下,示范点的鱼塘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里,水生植物随微风摇曳,配合着一系列设施设备,悄悄发挥着“大作用”。今年,嘉泽镇捕捞村投入250万元,启动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工作,项目实施面积为400亩,其中净化面积约40亩。养殖塘内产生的尾水,通过新建的提升泵站,打入生物接触养护池,再溢流至强化生物净化床,最终进入表面流湿地,经过三级净化,使尾水达标后再回用至养殖塘,实现整体循环利用。据悉,该套系统设计年处理量达42.33万吨,每亩鱼塘产量在3500斤到4000斤。 嘉泽镇捕捞村党总支书记
沈祥根 全年总收入约为700到800万元,总的产生的效益,养殖户大约在200万元左右,同时,我们村的经济效益也大大增加,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近70万元。 沈祥根告诉记者,捕捞村拥有近80年的水产养殖史,主要养殖团头鲂和青鱼,过去,养殖方式粗放,单纯追求产量,没有考虑生态因素。养殖户通常使用水草或一般饲料进行喂养,鱼类排泄物留在水中,不仅污染水体,而且鱼类自身容易致病。这一切,现在有了根本性改观。 嘉泽镇捕捞村党总支书记
沈祥根 项目建成后,养殖的成品鱼上市无需检测,对水环境也没有了污染,也可以绿化环境、美化环境。 保护滆湖,武进走细走实。去年,滆湖武进水域完成退田环湖22398亩,全区禁捕退捕拆除渔船676艘,涉及渔民1082户。同时,我区在滆湖重点渔区大力推广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养殖池塘自净与尾水处理能力;积极引导养殖户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使用药物和饲料,逐步推行水产品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养殖环境安全水平,生态“渔光曲”在滆湖及周边地区全面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