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光的“物质载体”,照片总承载着难忘的回忆。一张张旧照片定格了家庭美好瞬间,也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变迁,反映了城市变化。今天,让我们一同翻阅金浩兴的家庭照片档案,溯源武进发展之旅。
平日在家,金浩兴总会时不时与老伴一起翻看过去的照片。相册里,一张从军时的老照片,将他的思绪拉回到1972年。那年,他离开了养育自己18年的故乡——武进,跨越1700多公里,去到甘肃省,开始了长达28年的军旅生涯。
区政府办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
金浩兴:当兵走之前,在武进生产队劳动,辛苦一天,能够挣到1毛多钱。家乡的人很苦,连自行车都很少能见到,只有下放知青,偶尔看他们从城里骑自行车来。
入伍第8年,金浩兴与妻子完婚。一张一家三口在南京长江大桥前留下的合影,打开了夫妻俩的话匣子。那时恰逢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期,夫妻二人便带者5岁的女儿来到南京,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留下了这张照片,翻看日期,已是36年前的记忆。归乡途中,家乡风貌的巨大变化,令他记忆犹新。
区政府办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
金浩兴:再回来的时候,不少地方都有了小企业、小作坊,农民温饱、住宅、交通工具,过去的老三样,自行车、三五牌钟表、缝纫机,许多家庭都有了。你到农村去看,大部分农民都盖了二层楼。
戎马半生,叶落归根。2000年,金浩兴从部队转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武进区人民政府前,金浩兴一家拍摄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中的女儿,也从天真可爱的孩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如今,女儿早已成家立业,金浩兴也已退休,平日里给外孙、外孙女看照片、讲故事,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区政府办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 金浩兴:经常给外孙女和外孙看,给他们看的目的,我们利用照片前后的时间差,看到武进的发展,现在人的生活,我们虽然生在不是和平的年代,但我们生在和平的中国,所以让他们要珍惜。
照片虽小,却带着时光印记,每一张都见证了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化茧成蝶的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