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实小:中秋元素让课后服务更精彩
当中秋佳节与课后服务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前,武实小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爱在书院
浓情中秋”主题活动,发掘传统节日内涵,让课后服务更精彩。 傍晚时分,武实小一年级的各班学生身穿各式汉服,举行中秋汉服秀。握手、鞠躬……在美丽的书院里,学礼仪、赏秋香、品秋色。 武实小一年级学生 高梓昊 我们做了灯笼,今天我们到这里来玩,老师还带我们分享了月饼,可以了解中秋节的意义。 二年级的学生们则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DIY课程。大家巧手制作兔子灯笼与手工月饼,感受中秋氛围、锻炼动手能力。 武实小二年级学生 黄添翼 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做灯笼,还跟我们讲解了很多,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里我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另一边,三年级的学生们惟妙惟肖地演起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在演绎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增进感情。四年级的学生们主动搜集与中秋佳节有关的故事,并制作成精美的PPT,在书院“小小讲书人”的带领下,学习中秋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 武实小语文备课组组长 周维 我们学校书院课程的精心设计,在课后延时的第二时段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恰逢中秋节到来之际,我们通过节日课程的安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等等,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前黄杨桥老街:中秋雅集 赴约而来
日前,前黄镇在杨桥老街举办“中秋雅集,赴约而来”活动,全镇群众一起打卡“雅集”,与“非遗文化”撞个满怀。 步入杨桥老街,一场活灵活现的集放牛、斗牛、训牛、嬉牛、耕田、推磨、交流于一体的“调犟牛”表演正在进行,满足了大家对调犟牛文化的好奇与期待。现场还设置了“一灯一韵”巧手做花灯打卡点,竹枝、纸糊、宣纸……大家用最传统的方式,亲手制作、绘制花灯,感受非遗魅力,体会中秋意蕴;另一边,捻纸师傅和兔灯制作者讲解着手工技巧,手把手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体验。 运村实验学校学生 顾雪琦 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系列的民俗,非常的有趣。 杨桥老街历史底蕴丰厚,中秋节日文化与“非遗文化”互相融合,让大家在乐中学、做中悟,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精彩的活动之后,大家纷纷写下中秋心愿,一张张祝福卡迎风飘扬,浓浓的节日氛围在杨桥老街弥散开来。 前黄镇杨桥村团支部书记 顾杰 通过我们杨桥特有的捻纸、调犟牛、套圈、做兔灯等活动,融合了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大家带来一场不一样的中秋体验。
经开区: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庆中秋话团圆
日前,经开区举办迎中秋亲子活动,来自水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家庭齐聚一堂,喜迎中秋,共度佳节。 常州经开区共有流动少数民族1.69万人,包括水族、黎族、壮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现场,各民族家庭代表交流了本民族的中秋习俗,常州面塑非遗传承人和少数民族青少年一起捏泥人。12岁的回族女孩黄娜娜和母亲一起来参加活动,她向大家介绍了回族的面点、服饰和传统节日。 黄娜娜母亲 蔡春华 我是回族人,我来常州这边有十来年了,今天带着我的女儿来参加这个迎中秋节的活动,很开心。 9岁的水族男孩吴永财身着民族服饰,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学做月饼,让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 丁堰小学学生
吴永财 我是水族的,我在丁堰小学读书,我和爸爸第一次来到这里活动,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经开区妇联副主席 张璇 我们举行这次活动,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制作月饼,不仅可以喜迎中秋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
横山桥镇五一村:文明实践 欢乐中秋
日前,横山桥镇五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花灯邀明月,中秋共欢笑”主题亲子活动。现场,遥观中心幼儿园老师通过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普及了中秋节的由来,并进行了猜灯谜活动。大家一起吟诵了《静夜思》、《关山月》、《水调歌头》等经典诗词,体味中秋氛围。 活动中,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兔子花灯的制作方法,在家长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盏盏美丽的“兔儿灯”在指尖巧手中诞生,增添了节日的快乐。
戚墅堰街道举行百廉承诺迎中秋道德讲堂
日前,戚墅堰街道举行“守初心 话廉洁 跟党走”百廉承诺迎中秋道德讲堂。活动以“廉”为主题,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环节,弘扬清廉之风。现场,东方社区还发放了廉洁承诺书,大家在认真阅读后,庄重签下自己的姓名。 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居民 顾盘芬 我愿意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家庭助廉活动,做好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为建设品质幸福街道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