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麦子武进稻。”水稻育种是武进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了竖起这块“招牌”,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的一位古稀老人,与太阳赛跑,哪里阳光好、温度高,哪里就有他的实验田;与时间赛跑,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甚至大年夜都忙碌在田间地头,在种子世界里展现着勇担当、勇攻坚、勇超越、勇争先的“阳湖精神”。他就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钮中一。
上午9点,烈日当头,钮中一带着团队在试验田里进行稻瘟病接种鉴定,水稻分蘖盛期人工接菌,有利于筛选出价值较高的种质资源。而就在1个半月前,76岁高龄的钮中一还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开展育种试验。两地辗转,高温、高湿、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对于从事近50年育种事业的钮中一来说,早已习惯。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我原是农民,服务农民,更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我一辈子就围绕着为农服务的农村振兴这个主题,育成了靠近30个水稻新品种。
15岁初中毕业后,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钮中一的升学、当兵之路都被无情斩断,只能回乡务农。“种田万万年,只有土地是不会背叛你的。”父亲的一句话让他踏上了“开展以种子革命为中心的农业科学实验”之路,安心在生产队当起了一名农技员。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1961年那个时候粮食严重短缺,我亲身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所以我下决心把我的毕生精力放到水稻育种上来,如何提高粮食单产,如何提高稻米的品质,如何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水稻新品种,成为我一辈子奋斗的主要目标和推动力。
钮中一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满怀感情地开始了他的梦想之路,那年,钮中一刚满20岁。越是钻研越觉得知识不够。第二年,没有专业技术傍身的钮中一就以写信的方式,从苏北农学院要来了一套教材,自行摸索、四处求教,通过自己的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逐渐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寄给我七大本水稻育种的书籍,植物学、遗传学等,这些对我来说像天书一样的书,刚开始的时候真的看不懂,我在实践中,边学边干,慢慢的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钮中一喜欢把自己比作候鸟,因为每年冬天,他都会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育种。他清晰地记得,1977年10月31日,自己到县农科所上班的第二天,就打起铺盖去了海南。南繁加代育种,可以一年“双季”,缩短育种周期。此后,钮中一正式开启“候鸟”生活,曾连续12个春节在海南度过。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海南)现在来说是鸟语花香的旅游天堂,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去的时候,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现在的条件也跟着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不少,我们现在在海南有50亩长租下来的试验田,有1000多平方米像小别墅一样的宿舍楼、办公楼,这个和政府的支撑是分不开的。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第一难就是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必须在中午水稻扬花高峰期,顶着高温烈日在田间作业。因此,下午一两点吃饭对钮中一来说是常事。而海南的收种季节,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防护得再好,晒上三天也要掉层皮。“一身露水湿透衣,烈日炎炎晒脱皮,长穿雨靴两脚泥……”谈起那段艰苦的“南繁岁月”,钮中一从来没觉得辛苦。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我们“武运”系列品种在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是“武运粳3号”,一个是“武运粳7号”,这两大品种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占领了我们江苏3300万亩水稻,我们两大品种就超过了2000万亩,这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近50年来,钮中一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率领团队先后育成武运粳7号、武运粳8号、武运粳21号等近30个常规稻优良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亿多亩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其中,“武运粳23号”成为苏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武粳15,武运粳24号、2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为苏中地区主推品种;“武运粳23号、24号、27号”成为“江苏好品种”,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南方粳稻区受条纹叶枯病流行危害的难题,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时代变迁,钮中一的育种观也与时俱进,不断向着“好吃、好种、好产量”的目标继续前进。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作为一名水稻育种工作者,我的初心,就是培育更多更好的水稻新品种,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丰富市场需求、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朱邦辉
水稻育种发展到今天,由传统的常规育种,发展到现在的分子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现在也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遗传所等(高校)开展高层次的协作和攻关,借助他们的科研力量,培育未来适合发展的水稻新品种。
如今,76岁的钮中一虽已退休,但始终放不下的还是那一方试验田。返聘后的他仍有两个心愿:一是完成新项目,让武进的水稻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另一个就是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助力水稻育种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 徐玉峰
以钮中一为代表的老一辈育种专家,给我们树立了非常高的标杆、榜样,目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有三个年龄层次的人才梯队,一个是以钮中一为代表的第一代育种专家,然后有朱邦辉(副所长)、宋学堂、刘虎春三位中生代70后为代表的第二代育种专家,目前,我们加强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90后第三代育种家正在培养当中。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专家 钮中一
武进水稻育种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完成了新老交替,成立了一个以年轻为主体的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这两年审定的品种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2020年我们审定了10个品种,2021年有估计有12个品种通过审定。
钮中一,把水稻育种工作当成毕生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他埋首于田间地头,用无私奉献追求金色种子的梦想。一切的一切,只为把丰收写在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