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民老龄化、兼业化问题突出,农村地区“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问题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武进,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破题,持续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人才动能。 雪堰镇泛泛家的果园家庭农场负责人
章晓鹤: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果现在还挺大的,有一元硬币那么大,其他的都要摘掉的,有些长的畸形的或者说是太小的,最后(一个枝头)只剩三个。 下午,雪堰镇泛泛家的果园家庭农场里,农场主人章晓鹤正忙着用手机直播,向网友介绍自家果园。他在今年初才开通抖音,现在已积累了近3万粉丝。2017年以前,章晓鹤还是一名网店主,在网上卖雪堰特产水蜜桃。为让地产水蜜桃在一众网络产品中脱颖而出,章晓鹤在果品外包装上动起了脑筋,特地请专人设计了一款拉链式包装盒,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外观档次,还获得了专利。去年,泛泛家的果园网络销售额超百万。 网络销售,缺乏自主性。为了从源头上把握水蜜桃的品质,2017年,章晓鹤承包了17亩土地,开始种植水蜜桃。如何种出与众不同的桃子,章晓鹤辗转国内外各式农业展销会“取经”,探索打造自己的果园。 雪堰镇泛泛家的果园家庭农场负责人
章晓鹤:我这里表面上没有沟,全部做了暗排,看上去是很平的,我做了一个Y字型的一个树形,就是方便机械化操作。还有就是我这边做的比较生态,地上所有的草,还有树上剪下来的枝条都是直接在这里原地粉碎,不拖运出去的,全部是还田在这里,所以这个土壤很软。 除了种植技术和销售手段,章晓鹤还在水蜜桃的品种上下了大功夫。果园里,一片“矮小”的桃树特别醒目,这是2019年章晓鹤赴日本充电学习,从当地引进的70多个品种,嫁接到本地的桃树上。 雪堰镇泛泛家的果园家庭农场负责人
章晓鹤:经过五到六年的时间,估计能筛选出一到两个品种适合本地种植,然后到时候我会做产品的差异化,就是和其他阳山牌子做出采摘时间的差异,糖度或者果型差异的桃子出来。 一边,网店店主当起果农;另一边,大学生夫妇也回归农村、扎根土地。在距离泛泛家的果园不远处的守拙园家庭农场,孔蕾和丈夫曹瑞雄正熟练地操作各类农用机械,忙着为桃树除草、疏果。 90后的孔蕾,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丈夫曹瑞雄是中科院碳材料专业研究生。2018年,俩人拿出30万元积蓄,从本地桃农手中流转了30亩桃园,开始了“农耕生活”。外人眼中的“高材生”,为何回归“黑土地”,这让外人很是不解。 雪堰守拙园家庭农场负责人
曹瑞雄:因为整个农业现在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整个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足,还有劳动人口老龄化,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这样的话,反而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大的机遇,我们就是在机遇和挑战,包括政策扶持之下,进入了这个农业大环境。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农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越来越成为大有可为的地方,“农民”一词也逐渐从“身份”转变为“职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当年,我区“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入选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2020年,我区出台《武进区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3年内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制度体系、探索培育模式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进经验。 试验以来,武进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组织、突出重点、精准培育”的原则,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目前,49名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各类农业人才成为第一批入库学员,孔蕾正是其中之一。 雪堰守拙园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蕾:我们进到这个环境(培育库)里,首先是可以和大一辈的老桃农,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比较年轻,也可以从里面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比方说科学种田,以草养田或者机械化种植等等。 为鼓励引导乡土特色人才、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优化人才资源管理,今年2月,我区又制定出台了《武进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围绕水蜜桃、葡萄等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并从第一批49名入库学员中,评定出常州市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谈剑波等5人,为全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一大早,常州市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里,理事长谈剑波正组织社员开展“阳光玫瑰”种植技术培训。作为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谈剑波积极投身于合作社的培训服务。 常州市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谈剑波:合作社目前有300多户农户,种植面积将近900亩,我们不光自己在做种植,(还)对我们的社员(周边的农户)进行一个理论课堂培训加实地的观摩,我们也会把专家请进来,(或者)带着我们的农户走出去。 作为“第三代”果农,33岁的谈剑波闻着果香、吃着葡萄长大。上世纪80年代末,其祖父谈伯兴在洛阳带头流转土地种葡萄,开启了洛阳葡萄种植史;其父谈一平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家,创办了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谈剑波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乡跟随父母打理果园。 刚进入果园,机械专业毕业的谈剑波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施行钢架结构、自主设计除雪装置;引进潮汐式灌溉法,与人工浇水相比可节水38.16%,节电27.95%。2018年,谈剑波还开发了波塞冬决策系统,采集棚内的土壤PH值、温度、绝对湿度、二氧化碳含量、氧气含量、风向、风速等7大数据,种植户坐在家中就可以实时监测棚内相关数据,做到精准、科学种植。一项项新装备、新技术,也通过合作社的平台逐步推广。 常州市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谈剑波:有一些新的产品、一些新的品种,包括一些新的种植技术,我们会把它很有效地引进过来,在我们基地进行试种,达到稳定的状态以后,我们会向周边的农户、合作社的社员,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培训、免费的推广,让新的一些理念、新的一些种植技术、新的一些栽培的品种,能够在整个洛阳地区得到生根发芽。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武进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专项培训和学历提升两种培训模式,组织集中学习、基地实操、生产实践、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各类培训。2021年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班24期1835人次,开展区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12期1055人次;区农业科技服务站围绕重点农业产业,开展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班12期780人次;联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水产)培训班及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培训班,以示范为引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学技术、强素质、长本领,稳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瓶颈,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武进也将继续加大探索、实践的步伐,加快形成可借鉴、可复制、能推广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武进模式”,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主力军、美丽乡村建设者和“强富美高”新武进的创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