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最强大脑”力促“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
时间:2021-04-26 10:01:27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作为全市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汇聚了“最强大脑”。今年,我区出台《关于推进武进区科技创新能级跃升的实施意见(2021-2023)》明确:加强区域联动创新合作。以推进东部“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我区立足“产学研”,用好科教城创新溢出资源,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日前,区科技局组织18家企业走进科教城,围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这一主题,进行实地考察和专场产学研对接。在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里,企业代表们观摩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场应用。据了解,该研究院目前已引进中科院30多个研究院所来常设立分支机构,共建40个所企联合研发中心,孵化高科技公司近70家,承担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近千项。 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马炘:我们研究院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第二个是以成果转化为核心任务,所以我们很多的项目跟武进的主要产业内容,比如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这些方面,其实有非常多的合作。 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江苏中科云控智能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是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孵化落地的企业之一。2017年,由于发展空间的要求,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力合资本等共同投资创建了中科云控,从科教城搬迁到武进国家高新区。 江苏中科云控智能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明:智能院是中科院体系的一个窗口,我们跟智能院这种合作,在客户端层面能增强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力。第二个,智能院本身能参与到我们一些技术路径的规划和决策的研讨,避免我们在研发的过程中走弯路;第三个,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导入,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 压铸行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作为压铸机电馈伺服节能和空压站智慧节能EMC项目、柔性去毛刺智能PCM项目的总集成商,中科云控拥有专利130多项,主要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服务于全国压铸行业的前50强企业。在云控大数据中心,记者看到,数字大屏正显示着节电量、节电总收入、设备装机量等动态数据。 江苏中科云控智能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明:我们在外面运营的所有设备,大概每套设备有70多项数据,实时跟云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它不光是一个数据的采集系统,(还)具备后台的管控、边缘计算及双向调度功能。 当前,中科云控提出了“节能装备为国家每年节省50亿度电”的愿景,今年,企业将继续与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投入不低于800万元。 江苏中科云控智能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明:(主要用于)我们柔性去毛刺装备及专机开发,和一些核心的零部件开发。 科研院所正成为创新团队落户武进的“前沿哨所”。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里,陈列有近年来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各类代表性产品。成立于2008年的北化常州研究院,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材料等方面拥有大量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已与50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合同科研300余项,合作经费2亿元。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科技办公室主任
李云:我们研究院的优势是在近些年积累了很多新材料、化工方面的技术成果,可以为常州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公共测试、知识产权、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服务。 位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江苏先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研究院合作的企业之一。2013年,北化常州研究院引进武德珍教授团队,双方围绕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合作开发。企业核心产品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科技办公室主任
李云:研究院引进武德珍团队后,在研发场地还有科研人员方面给予了很多支持。同时,我们也联系了武进区的政府部门,在场地、政策上面争取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最终武德珍团队在西太湖落户。目前的话,江苏先诺发展的势头也是非常的好。 去年,先诺新材料实现销售2000万元,今年计划新上一条智能化生产线,预计销售实现翻番。 江苏先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韩恩林:后期我们的一些基础科研,其实完全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研究院的技术,由那边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我们这边再采用一些工艺,进行工业化,制成产品,后续再进行产品应用方面的开发。 当前,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我区重点培育的六大新型支撑产业之一。为此,北化大常州研究院正抢抓机遇,促进更多优势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科技办公室主任 李云:我们会加强与武进区科技局、常州科教城以及武进科技镇长团的联系沟通,更好地为武进区的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好的服务。 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下午,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袁浩来到江苏汤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围绕正在研发的枪盖理盖机,与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成立于1998年的汤姆包装,是一家老牌智能包装设备企业。2018年至今,企业与江苏大学开展了“高速全自动开装封一体机研发”等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经费超120万元。 江苏汤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马杰:这两年,我们公司尝试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形式,通过近地服务、校企融合这些新模式,将远在天边的高校技术研究,顺利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果。 2020年,江苏大学研究生工作站落户汤姆智能装备,学校长期派驻相关技术人才,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新产品、升级老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智能化程度。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袁浩:从企业角度来说,他们可以把一些行业里面共性关键技术交给我们来做研发;从我们学校(研究院)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公共关键技术的研发,培养我们的学生,这是一个双方受益的事情。 常州江苏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邱光宇:我们服务的武进区企业,占到全部服务企业60%以上。母体高校江苏大学能够提供给企业研发创新的服务之外,我们还加上了研究院本身的一些科技服务功能,比如说知识产权的服务、联合申报项目的服务,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为充分承接科教城作为全市“创新之核”在学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溢出资源,辐射武进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区专设“科教城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教城内重大研发平台、重点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重点高科技企业、高端科技人才引育、孵化重大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等。 武进区科技局局长 李婷:科教城坐落在武进,给我们地理上带来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今年在科技创新能级跃升实施意见的指引下,(我们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燎原计划,加大和科教城科研院所的优势互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交流信息、互通有无,同时还会深度开展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产学研活动,促进更多的成果到武进区来落地转化。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力量。来自“家门口”科研院所的“创新力”,正在越来越多转化为武进的“生产力”。“第一动力”更强劲,才能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