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传统工匠”跃升“智造先锋” |
时间:2021-03-27 20:16:41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当劳模遇上创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中车戚墅堰所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功能,攻克技术难题,促进成果转化。 来到生产车间,刘云清正在与工作室成员商讨如何优化数控珩磨机的性能。这套自主研发的数控珩磨机目前已开发到第七代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精度极高。很难想象,这样一台先进设备的研发是从一台报废加工中心的改造开始的。 中车戚墅堰所首席技能专家 刘云清:现在控制系统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还可以带远程的诊断、维修、管理等。 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研制的HM系列数控珩磨机现已形成产业化,为公司节约设备费用2000余万元,成功打破了国外设备垄断。该项目也获得了全国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刘云清带领工作室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升级相关工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科技成果58项、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自主研发设备250余套,创造产值2亿元。 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机械设计工程师 王翠玲:面对项目或者生产难题,他总是非常细致地去揪一些难点、细节,广泛地去调研。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一些创新性的设想,跟相关方进行交流,最终交付现场或者交付客户一种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工作室累计举办数控设备操作、维修、管理等培训200余场,培养了20余名数控设备维修人才。2016年,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作为江苏创新创业典范,成为全省职工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现场学习观摩点,工作室成员还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 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公司工会主席 车鹏杰:通过开发自动珩模机,机器人自动检测线等自动化设备,解决一线生产难题,为公司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以线上和线下培训的方式,为5000余人提供专项培训。 中车戚墅堰所首席技能专家 刘云清:工作室本身来说,我们也希望借助平台做一些工作,比如说传承、培训,让更多的人做劳模、做工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