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戚墅堰街道:提升人居环境 绘制美丽蓝图 |
时间:2021-01-04 12:56:44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街道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获得感。近年来,戚墅堰街道聚焦民生关切、回应人民期盼,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游、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走进河苑家园小区,重新粉刷的居民楼整齐划一,多年锈蚀漏水的供水管道已经换成了新的,以往乱扯乱挂的“蜘蛛网”也都埋到了地下,小区秩序井然,面貌焕然一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河苑家园,是戚墅堰街道最具代表性的老旧社区之一,生活环境差、道路拥堵不堪等问题成为困扰居民多年的烦心事。2017年,街道顺应群众期盼,开展民意调查,广泛征求意见,针对居民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改。 戚墅堰街道河苑家园小区居民 宋余生:原来我们这个小区设施都比较老,防盗门都锈了,还有地面也凹凸不平,现在经过改造以后,我们的防盗门、楼梯扶手都改成了不锈钢。 老旧小区改造,在梅港新村也得以体现。这里,挖掘机的轰鸣声与电钻的开凿声交织而响,挖土、清渣、安装管道、平整地面......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着。2020年8月,戚墅堰街道投入约1800万元,对梅港新村和河苑东村的16幢居民住宅楼、2幢辅助用房及公共区域进行改造,重点解决道路坑洼、绿化缺失、楼道脏污破损等“老大难”问题。 戚墅堰街道梅港新村居民 华年根:这次小区改造升级确实是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弄好之后可以晒晒太阳,出来走走动动,小孩可以玩耍。 近年来,戚墅堰街道投资23382万元,对辖区范围内的工房7区、11区、小花园区、河苑新村、西村、二村、东村(南)、车站西路片区、东升路片区、湾城片区进行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住宅楼132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受益住户达3276户。整治过程中,街道给出“菜单”,让老百姓自己“点菜”,实现共同商议、共同实施、共同监督。 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 刘勋:对街道剩余的一些未改造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工作的准备工作。一个是小区的外立面重新改造,还有小区住宅楼的防水改造,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的改造,增设一些停车位;一些绿化景观。 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戚墅堰街道持续在工作机制、社区服务、共享共建等方面探索创新。 上午,家住湖港名居小区的刘阿姨,带着家里积攒的废纸板来到智能分类垃圾箱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在手机上登录帐号,扫描二维码,投放口自动打开,刘阿姨将这些可回收垃圾,按照分类投放进相应的箱体内,经称重计数,她的账户上又多了50个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成现金,提现转入绑定的手机微信,也可以在线上商城兑换商品。 光大生态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张鹏:用户能用积分来兑换一些生活用品,包括一些我们商城上提供了一些其他的家用电器,小的一些产品,然后给用户一些返利,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正向的垃圾分类的激励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智能分类垃圾箱,设有厨余垃圾、玻璃、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4类投放箱。与传统的垃圾箱相比,智能垃圾箱还设计有智能感应口,防止垃圾外溢造成二次污染。其中,可回收垃圾投放箱分金属、纸张、塑料等投放口,每种可回收物都“明码标价”。 光大生态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张鹏:比如说可回收垃圾,我们会转运到分拣中心,做再生资源的利用,像厨余垃圾也会运到单独的厨余垃圾的处理中心,做厨余垃圾的集中处理,其他垃圾就走我们现在的环卫系统。 作为江苏省垃圾分类试点社区,2020年10月,戚墅堰街道河苑社区与光大生态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在湖港名居内引进了5套智能分类垃圾箱,受到了居民的欢迎。社区还在小区各处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牌,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 戚墅堰街道河苑社区居民 陈志兴:宣传非常到位。像纸像金属这样的垃圾,我们现在都集中投放到垃圾分类箱,还能换到一点报酬。 而在东方社区,居民们的“新朋友”则是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在社区新建成的智能充电桩前,一辆辆电动车整齐停放,一直以来,困扰居民“充电难”问题终于被解决。居民余文强介绍,相比以前拎着电瓶上楼充电,现在是安心又便捷。 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居民 余文强:以前没有安装充电桩,我们充电电动车需要把电瓶取下来,然后拎到楼上,非常的重,非常的麻烦。现在安装了充电桩,解决了拎电瓶的麻烦,我们充电的价格也并没有上涨,家里充电是差不多的。 戚墅堰街道有多个老小区,随着居民电动车数量的增加,飞线充电、私拉乱接等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杜绝隐患,2020年8月,戚墅堰街道在东方社区试点安装了16组智能充电桩,提供160个充电车位,不仅惠及了社区500多户居民,还规范了电动车停放。 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党总支书记
陈卫华:今后,我们社区也会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对一些基础设施,比如说楼道、墙壁进行一些粉刷修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更加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大家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不仅有提升居住环境的“硬招”,生态环境方面,戚墅堰街道也下足了功夫。鹅颈湾生态修复提升项目位于漕上路以南、S232省道以西,是经开区中心片区。原先,该地块内农田、鱼塘、厂房、民房点状分布,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对环境、水系造成污染。2019年6月,戚墅堰街道启动该修复提升项目,2020年11月初步建成,昔日黑臭河道变身成了城市的“绿肺”。 江苏水建鹅颈湾生态修复提升项目负责人
单体伟:总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部分约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整个生态园具有苗木品种近200种,每年的春天,我们这个整个园区景致会非常的漂亮。 绿中有景、景在绿中,除了打造十里花阶、红枫赏区、阳光草坪等亮点,鹅颈湾生态修复提升项目还增设了健身步道等设施,集生态、休闲、康健于一体,也真正成了居民的打卡点。 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
刘勋:通过鹅颈湾生态修复提升项目的实施,将该块地方打造成一个风景美丽的一个生态园,同时对周边生活的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生活场地,方便居民的休闲活动。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展现区域特色,戚墅堰街道通过多项民心所向的工程,让一个个老旧小区环境越来越好,让街道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代风貌,也为幸福家园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向上动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