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坚持将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既依托现有资源努力写好“点石成金”文章,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做好“借势发力”文章,在城乡社区品牌建设、三治融合发展等方面塑造了多个“武进样本”。 上午,记者来到雪堰镇城湾村,只见这里青山巍巍,漫步在海棠园中,偶有三两行人驻足欣赏,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体验这田园慢生活。看着眼前美景,谁能想到十多年前的城湾村完全是另一幅面貌。90年代中期以前,不少村民靠采石为生,乱采滥挖导致山秃岭荒。2006年,城湾村开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主动融入太湖湾度假区发展,以嬉戏谷、孝道园、露营谷等项目建设为抓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雪堰镇城湾村党总支书记 徐建达:我们就把所有开矿的,不管大小的业主都取缔之后,就把矿塘都覆盖掉,以前是卖石头为生,现在是卖风景为生,发展旅游度假业。 转变发展理念,调节产业结构,这让不少村民成为了受益者。今年58岁的唐美仙是一位网店店主,她的网店销售的产品涵盖了水果、茶叶、团子、乌米饭等十多个类别。这些产品一部分是她家生产的,另一部分则是产自与她同村的70多户村民家中。通过微信、淘宝等电商平台,每个月她的网店都能接到两三千单的生意。 雪堰镇城湾村村民 唐美仙:网上销售的差不多,要增加一半收入,也比以前的好一些,收入要比以前多一半。 在城湾村,像唐美仙开设的这种电商平台一共有四个,村里精品茶园、千亩桃园、农业科普园规模初现,“生态+农业”“旅游+电商”等模式不断创新,村民也走上了奔小康的“快车道”。 雪堰镇城湾村党总支书记 徐建达:原来村集体负债350万元,现在变为每年盈利250万元,原来老百姓的收入只有3500元,现在已经提高到31000元每年人均收入。 人民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有。因融入太湖湾发展,城湾村10个村民小组拆迁安置到永丰苑小区,由村委会兼任小区物管,成为了雪堰镇唯一一个“半农村半社区”特殊管理模式的行政村。2016年以来,城湾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全面推行“楼道长工作制”。 雪堰镇城湾村村民 陈秋月:楼道长基本上都是要在楼道里面转转,弄的不干净的话就跟他们说一下,清理清理干净。 永丰苑小区共有35栋安置房,楼道长12名,除了负责小区内部环境,他们还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深入网格,为群众排忧解难。 居民一直都是社区治理中最重要的角色,让居民成为楼道长管理社会事务是居民参与社会自治的一种形式,而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则利用居民议事会将社区事务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交给居民。下午,蠡河社区的居民蒋小平来到社区居委会,就礼河幼儿园是否重新开设新的大门提出建议。幼儿园对面的安置小区蠡康雅居即将分配,而礼河幼儿园目前只有一个西门,与该安置小区的大门是门对门,如若遇到孩子上下学,可能会对此处的交通产生一定影响,为此,社区已经多次通过居民议事会商讨解决这一问题。 蠡河社区居民 蒋小平:给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发言的平台,许多难事很难解决的事,都是通过这个议事会来解决的,有了这个议事厅以后让我们老百姓对于社会的治理更加有责任感,包括环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蠡河社区积极探索巡办共治、协商共治、社会共治等多元共治模式,2018年,蠡河社区党委打造了蠡和议事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成为一项传统。 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妇联主席 蒋黎:蠡河社区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思想指导,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除了蠡和议事会,社区还打造了《蠡河社区之声》报,目前已经发行了17期。 《蠡河社区之声》编辑 朱寒雨:蠡河社区之声有四个板块,新闻信息社区风采健康生活,还有文化走廊,这四个内容我们现在每期发1000份,通过这个报纸,让我们每个居民了解社区里面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些信息让老百姓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019年以来,蠡河社区依托《蠡河社区之声》报,不断创新理论学习宣传方式方法,此外更以微信群、“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为抓手推进党员群众理论学习,开展特色党员志愿服务,通过微党课、微报刊、微故事、微平台、微服务的“五微工作法”,开启基层党建工作“微时代”。 西湖街道蠡河社区妇联主席 蒋黎:五微工作法传递的党建引领的好声音,实现了服务群众的凝聚力,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民生幸福与彰显明星遍地开花,社区服务品牌的创建也已经转化为群众看的见,摸的着的社会治理实践成果。 如果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牛塘镇丫河村的社区治理则是链接了本村的“乡贤文化”这一资源。2018年,丫河村开始创建“乡贤文化”特色村并推选出了首批10名乡贤,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高岳正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他从牛塘中心小学退休,回到丫河村的老宅居住。老宅旁有一亩空地,因长年没有整治,成为了荒地。高老师就亲自动手,让这块荒地“改头换面”。 退休教师 高岳正:这个地方感觉有点太脏乱差,蚊蝇杂草都把周边的环境影响的一点都不好,我就自己首先做起来,因为我也是一名党员,应该要不说为大家也应该为村里稍微做一点好事情。 20年间,他斥资4万多元,一点一滴的将这亩荒地慢慢打造成一个“微公园”,如今,高老师已到耄耋之年,但他对这个“微公园”仍然很上心,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公园里打扫卫生,有时候还要做点体力活,把破损的路面填补好。 退休教师 高岳正:现在现在每天做两个小时不能够,只能做一个多小时,需要休息,不能够太累,也能够锻炼自己身体。 三年来,丫河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像高岳正这样的能人贤士,他们或者热心帮助困难村民,或者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或者出资出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又或者成为乡风文明的“宣传员”。2019年,丫河村建成了武进区首个村级乡贤馆,把乡贤的故事搬进馆内重点宣传。 牛塘镇丫河村党总支副书记 沈旗国:我们定期结合我们实际情况,邀请我们各行各业的乡贤积极参与到我们的社区治理当中,他们身上都有他们自己独特感人的故事,或者是所谓的精神品质的闪光点,我们希望让我们这些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能够对我们村经济社会提供一个价值引领和精神保障。 如今,丫河乡贤已经成为丫河村庄发展的中坚力量,“乡贤自治”这一模式也为丫河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该村的“乡贤自治有方略 社会治理出新招”社区服务品牌也在日前我区举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城乡社区服务品牌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减负增效”、“政社互动”等政策文件,连续3年将“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纳入社会治理创新创优重点项目深化推进。通过优机制、强基础、建平台、谋创新、激活力,推动武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也形成了一批品牌亮点,先后获得了“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常州市城乡社区建设先进地区”等荣誉。 社区服务质量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创造一个好的品牌,不仅有利于城乡社区和谐发展,也能为社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链接到更多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归属感和满意度,让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