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新观察》擦亮颜值 提升附加值 生态治理为乡村振兴赋能

时间:2020-08-17 16:56:25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绿色与生态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武进,各乡镇积极响应绿色生态发展号召,通过打造生态治理示范村、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等,让环境变得更好,让百姓更幸福。
当前,武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关键期,一批村落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湟里镇西鲁村水系发达,伴着盛夏的蝉鸣走进村里,整治完成的西鲁浜静静地流淌着,一副岁月静好的美景,很难让人联想到此前“一汪死水”的脏、乱、差景象。生态的改善,让不少的村民直呼仿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
湟里镇西鲁村村民 路建芳:最差的时候这两边都是树,都被遮住了,根本就是没有路可以走,原先的水一直都发黑发臭的,现在洗衣服啊洗菜啊都在这里。
在村委的强力推动下,去年,全长1.3公里的西鲁浜,先后完成了清淤、雨污接管、生态护坡建设等工作,同步完成的,还有全村50多个小微水体的整治。一汪好水串起了整片村庄的好生态,美丽乡村临水而建,完美收官。村民曾经想方设法逃离的落后村,成了游子们争先恐后回归的美丽家乡。
湟里镇西鲁村党总支书记 薛云杰:现在我们这个下许自然村回来了七、八户,(之前)不想回来的,回来看了之后他都动心了,要回来住了。
以西鲁村、葛庄村、西墅村为示范典型,湟里镇还计划在更多行政村内,开展生态治理工作。
湟里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生态环保岗主管 孙俊杰:我们入滆湖河流整治已经基本上设计完成了,马上也要进行施工,还有我们香泉村的生态湿地建设等等。
同样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还有前黄镇丁舍村。夏日里,丁舍村西塘自然村的百亩荷花盛开,亲水步道经过雨水冲刷,愈发整洁,穿村小河旁的柳树,在阳光照射下碧绿葱翠。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畜禽散乱养殖、河水发黑发臭的一片乱象。
前黄镇丁舍村村民 於青:(之前)河道里面都是畜禽养殖,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但是最近几年,村委进行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各方面人居环境的整治,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差则思变。巧借美丽乡村建设东风,依托河道纵横分布及天然百亩荷塘等优势,丁舍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提升。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河塘清淤、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一系列措施上马,逐步打造出屋在景中、水在村中的江南水乡景致,也为村民展现了一个“留得住乡情、品得出乡愁”的美丽型村庄。
前黄镇丁舍村党总支副书记 何建明:下一步,主要是重点打造一个百亩荷塘景色,今年我们投资了几十万元,在荷塘周边做了一些步行道,再加以配一些灯光。
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的共同体,把握好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路径,对于产业兴旺与生态文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嘉泽镇西城村,一台移动式粉碎机正在不停粉碎着村民们修剪苗木后剩下的树枝。作为苗木之乡,村民们随意堆放的废树枝,一直是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城村委投入3万元,购置了3台粉碎机,并号召村民们把自家修剪下来的树枝,送到集中处理点进行处理。废树枝经粉碎处理,产生木屑、椰糠等“残渣”,经过混合后,还能制成营养土,村民可根据需求自行领取,实现二次供给和可循环再利用。
富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长 朱开平:加工之后可以变成营养土,照样供给给本地的苗木场、蔬菜场,都可以循环利用。
据悉,嘉泽镇每年可收集300多吨废树枝,全镇19个村,已投用16台移动式树枝粉碎机,可生产生物质燃料、花卉营养土100多吨,年均经济效益约10万元。
嘉泽镇生态办副主任 钱志锋:之前几百吨的树枝或者被废弃,或者被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都是比较大的。现在变废为宝以后,应该说从生态的角度,还是从农民增收的角度,都是两全其美的。
在前黄镇,生态利用之歌也嘹亮唱响。坊东村1600亩的土地上,原先闲散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了大型渔光互补发电厂,在烈日照耀下,光伏发电板列阵分布,组件产生的直流电,通过逆变、箱变等步骤后进入变电站,升压至11万伏后并网。整个发电过程无投入、零排放,每年平均发电量达到8300万度。
常州九洲裕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建国:每年节省标准煤3.4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万吨,以及二氧化硫排放3200多吨。
自2016年起,渔光互补发电厂一期、二期项目相继落地,总体规划100兆瓦,目前,70兆瓦已并网发电,剩余30兆瓦将通过风力发电,送进千家万户。
常州九洲裕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建国:现在进入土地征用阶段,明年这个时候,基本首台发电机组就可以发电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生态治理和保护,也体现在生产和生活。在雪堰镇新康村,生态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保持村落“高颜值”的同时,还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
 走进新康村的水稻基地,长势良好的水稻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优良的稻米品质背后,不仅有稻鸭共作等无公害种植的智慧,尾水净化处理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农田产生的尾水经过促成池、生态拦截沟渠、河道三级净化后,可通过水泵再打回农田进行重复利用,不但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还可以使农田灌溉用水更加清洁。
雪堰镇新康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社员 陆斌:实施下来的话,氮磷的拦截和常规的种植相比,起码要达到20%到30%,就是氮磷的减量这一块。
为了实现“生态可循环”,新康村还将废弃秸秆利用起来,经过自建的废弃物处理中心加工后,秸秆被做成有机肥,供田间施肥使用,每天有两到三吨的产量,可以满足地里一半的需求,不但降低了种植成本,还体现着不少生态价值。
武进,始终将生态文明与百姓幸福指数紧密结合,截止目前,已创成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6个,区“美丽型村庄”37个,区“康居型村庄”288个。今年起,武进还将遵循“高标准、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高普惠”原则,力争在三年内,建成15个左右的精品美丽乡村示范项目,赋能乡村振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武进以生态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将无形的绿色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环境财富,建立起了农村与生态互哺的良性循环,在擦亮村庄颜值的同时,提升着乡村的附加值,为“美丽常州”建设不断赋能加码。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