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戚墅堰所:铸造从灰色变成了绿色 |
时间:2020-07-06 20:19:31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经济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在中车戚墅堰所,传统的铸造产业正逐步撕掉“脏乱差”的标签,实现向绿色化、智能化的蜕变。 3D打印,可以实现高性能、轻量化结构产品的低成本快速开发,是当前智能制造的主要基础技术之一。在中车戚墅堰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室,正在打印的是用于常州地铁的车钩系统,传统的铸造工艺需要分成四五个部分成型、再拼接,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使车钩一次成型。 中车戚墅堰所材料工艺研发中心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室工程师
鲍飞:和传统方式相比,成型自由度比较高,产品的质量也会提升,就像传统的方式是减材的过程,我们是增材的过程,几乎任何形状的零部件都可以实现。 在一些重要铸件“疑难杂症”的解决上,3D打印技术同样发挥出了自身的独特优势。铸钢制动盘浇注系统优化改进、车钩安装座整体覆膜砂工艺等,由于这项新技术的介入,产品质量均显著提升。 走进低压金属型铸造车间,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机器映入眼帘,和传统印象中闷热异常、四面灰墙的场景大相径庭。这条铝合金齿轮箱低压金属型铸造示范线配备了可同时生产的4台先进金属型低压铸造机、2台机器人,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各类铝合金齿轮箱订单需求。 中车戚墅堰所铸造技术工程部技术开发部
副经理
王沛培:整个过程由中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过程管理,机器人自动下芯和取件,环保系统具有VOCS处理功能,在国内外率先实现动车组铝合金齿轮箱铸件低压金属型工艺的批量化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初,中车戚墅堰所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齿轮箱箱体的铸造完全实现了由传统砂型向金属型铸造的升级。目前,这项实践正推广到时速2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齿轮箱箱体的生产制造中。 中车戚墅堰所铸造技术工程部
副主任
赵延阔:相对于传统铸造,关键动作完全实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型砂使用的减少、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以及车间环境的明显改善,都促进了传统铸造向绿色铸造的升级转型。 自动化、智能化是中车戚墅堰所下一步的主要发力点。在砂芯物流运转方面,目前实现了叉车精准定位上芯下件。后续,将探索尝试智能叉车、倍速链和机器人协同配合的方式,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流转,减少人工操作。 匠心铸魂,实干筑梦。中车戚墅堰所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工艺革新,在铸造领域形成了完备的设计、生产、检测能力,成为了“复兴号”等高速动车组列车、大功率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齿轮箱体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中车戚墅堰所用创新和升级为“十三五”定义,绿色化、智能化的新型铸造产业正在这方土地一展新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