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幸福河湖”展现经开“绰约”风姿 |
时间:2020-04-20 14:41:34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
|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展开经开区181平方公里的地图,河网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以水为脉,因水而秀,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底色。四年多来,经开区有效推进活水畅通工程,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多条河道经过系统治理展现了崭新风貌,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水环境。 上午十点,黄桥港岸边水杉、香樟摇曳着翠绿的叶子,木制栅栏既展现了生态田园风光,又隔开了民房与岸边绿地。附近的林南公园小道弯弯,与黄桥港连成一片,居民孙根娣就是这里的“常客”,她也见证了这条古韵之河的蜕变重生。 横林镇居民:以前没整治之前不好看,现在弄得好看了。天好的时候来走走,我们带着小孩来这里玩玩。 一条清澈的河道,涉及的是水环境治理的全套体系。横林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而全长约5.6公里的黄桥港北起京杭运河,南至北阳湖,流域包括红星河、芦花沟、顺通河、葑岸河、河坂滩河5条支浜,整个河网分布于全镇运河南片区,是哺育横林人的母亲河。 多年来,黄桥港片区工业开发强度较高、生态环保欠账多,沿线驳岸坍塌。随着沿岸化工、电镀等企业的增多,水质受到污染,河道周围“脏乱差”。2018年9月,横林镇启动黄桥港片区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对河道进行全流域清淤。 横林镇副镇长
张晓强:对河道进行清淤,大概清淤了28.6万方,岸上的截污工程,包括污水管网、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种一些亲水的植物,让河道有自净的能力,建立生态的循环系统。 作为黄桥港的河长,两年来,张晓强见证和参与了河道改造的全过程。如何从源头截断污染来源?横林镇有序腾退沿河化工、电镀等企业,并推动河道沿线70余家企业全部完成污水接管工作,同时完成黄桥港片区内7个农村分散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河水清澈了,周围的环境设施也要跟上。横林镇迁移岸边坟地,并沿河新建生态护坡和水生植物平台,种植绿化7.33万平方米。河湖“蝶变”的背后,更有的河长的担当。 横林镇副镇长
张晓强:我基本上每周都来,还聘请了企业河长,我们每条河有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作为河长,主要是岸上的问题解决了,河水也就没问题了。 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一池清水映蓝天。2020年,横林镇计划再新建4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并新建生态湿地、景观节点等,让古韵之河焕发新活力。 在经开区,穿镇而过的古韵之河描摹了水乡新图景,村庄内的秀美小河点缀了村民家门口的风景,小镇的惠民之河成为了居民的休闲之地。这些河道宛如镶嵌在经开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增添了经开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现场】记者
黄雅婷:我现在来到的是丁塘河生态湿地,很难想象,这片区域曾是一片鱼塘和养殖棚,荒废之后环境脏乱差,但经过一年的整治后,这里容颜大变,已经成为市民青睐的一方宝地。 春天,丁塘河生态湿地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四五百亩水面波光粼粼,草坪、步道、座椅方便了市民游憩休闲,还有不少市民前来垂钓。 市民
陈安林:(比以前)好太多了,现在钓鱼回去就直接做菜。 按照“一河一策”行动方案,经开区在丁庄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达标后才能排入丁塘河。路面平整、绿化栽种、灯光亮化等一系列工程同步推进,有效改善了河岸生态景观,近600株乔木、新增的2.2万平方米植被和水生植物,大大提升了水系的自然净化能力。 丁堰街道生态和农村工作局局长
孙慧娟:对区域范围内的河塘都进行了清淤,对水环境岸边进行了复绿,对沿河污水管网进行截流,所有企业用的水井全部进行了排查和封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中央花园廊道一期工程、宋剑湖生态湿地、戚墅堰运河公园等项目陆续竣工,依托河湖资源,一大批城市绿肺、乡村绿脉加快形成。 “水里鱼虾戏,空中白鹭飞。人在绿丛游,泥土生地衣。”这幅人与自然相联相生的诗意场景,是宋剑湖畔的真实写照。宋剑湖共有水域、湿地面积7.5
平方公里,对于这块天赐宝地,这些年来,遥观人倾尽了心血。早年,多次对宋剑湖进行综合整治,近两年又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实施两期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了8公里环湖步道,改造提升绿化总面积913亩。同时,融入了党建、廉政、法治等文化元素。 如今,宋剑湖保留了原始的湿地风貌,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并拥有多种鸟类、水生植物及湿地植被,引来大批白鹭栖息,还出现了水母、地衣等多年不见的生物。去年11月,这里举办了健康中国系列赛暨“我为蓝天跑”2019宋剑湖马拉松比赛,1000个参赛名额在一天时间内就被抢完。 (资料)参赛选手:宋剑湖湿地也是慢慢扩建,那边的大草坪东北方向的,我特别喜欢,跑步的蓝道也特别好,适合跑步。 河道是水的载体,是“城乡”
活力的经脉。如何让水“清”起来、“流”起来、“活”起来?经开区一直在探索。今年,经开区将建设亲水生态岸线,实施红星河、革新河、西莲河等河道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生态走廊。 革新河生态修复工程北起潞横路与常青路交叉口,沿革新河向南,过丁剑路东至五一路与机厂河交汇处,全长3.9公里,配套建设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将成为经开区核心区域又一生态廊道。目前,岸坡整理及地形营造已完工,绿化种植、养护正在抓紧施工中,预计今年6月竣工。 经开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
周建坤:绿化部分大的树木已经栽好了,后期主要做一些灌木地被的种植以及道路的铺装。现在做的还有公厕,一共有四个公共厕所以及智能化路灯之类的。 革新河生态修复工程是集生态修复、景观绿化、运动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项目。根据设计,工程内将大面积覆绿,打造水上森林、自然绿岛、生态草坡绿化景观。下阶段,还将进行栈道、园路等附属设施建设。 经开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
周建坤:首先保证了河道的水清,给周围的居民提供休闲去处。绿化是城市的肺,有八大景观区的,比如说醉草坡、荷香湾、蕉叶溪,各有各的特色。 今年,经开区将围绕“巩固水安全、提升水生态”的目标,充分发挥河长制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年内全面建立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实现所有水体的河长全覆盖。同时,立体推进治水体系和治理能力,年内力争完成所有镇级河道的连通,并有序推进村级河道的连通;进一步完善调水活水机制,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引排作用,保障省考、国考断面水质达标。 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水利水务科科长
方金虎:2020年,经开区将继续开展活水畅通二期工程的建设,主要是葑岸河、芦花沟生态河道建设,岸上将继续开展企业接管,主要是规范企业污水排放,做到从源头上控制,不让污水入河,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 治水,从古至今,都是重大的民生课题。全面推行河长制,给每一条河一个清澈的承诺;以河流为经纬,精心编制治水蓝图,经开区以水为笔绘蓝图,努力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一道风景。我们相信,随着水环境空间、水生态景观的日益完善,经开区的每一条“幸福河湖”都将名副其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