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系列报道《致敬奋斗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常会感慨城乡发展的速度惊人。高质量的城乡发展,离不开规划的引领。常州市自然资源局武进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副院长储立新,用脚和仪器丈量着武进大地,为武进的整体和局部规划提供详细精密的数据,兢兢业业地当好武进规划的信息支撑者。 聚湖路大通路的十字路口附近,一处安置小区正在建设,武进自然资源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工作人员负责勘测新建小区周围的地下管线,副院长储立新不时地进行指导,提高勘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武进自然资源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副院长
储立新 对地下管线的测量,我们前期做一个属性的调查。后期我们还会做测量的工作。把它的坐标高层测下来。 储立新告诉记者,1994年他回到武进工作,第一个任务就是为邱墅小区的开工建设提供地理信息,勘测小区地理位置、定位以及管线排布,从此开启了他整整25年的勘测生涯,也几乎走遍了武进的所有小区。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管线的测绘尤其重要。在储立新的主持下,2012年,测绘院信息地理所开始城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采集,并着手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武进自然资源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地理信息所
所长
曹先密 系统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电子地图上把地下管线的实际走向,点位。各类的材质。管径等都可以展示出来。我们把实际现状的管线采集之后。把它放到我们的系统里面。以系统平台的方式,地下管线进行一个综合展示,同时这些管线可以提供给各单位共享。 这一创新举措为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撑,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详实的地下管线数据。 除了地下管线的采集,测绘院还要为武进大大小小的规划提供数据样本。今年刚通车的龙江路高架改造工程,向西连通了金武快速路,提升了交通便利度。在改造过程中,储立新和他的团队用三维扫描仪测量了上亿个数据样本,为精密的规划图纸落地提供了基础。 武进自然资源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副院长
储立新 数据要做到只有三到五公分的误差。存在很斜面的匝道,包括桥下面也是圆弧或者船型的,也不是一个很平的面,数据上要求的量非常大,也要求非常准确。 储立新说,在外行人看来,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可能也就是一张地图,但是对他们来说,每一个数据的采集,都是规划图纸精确落地的保障。2015年,花园街大桥实现了顺利合拢,储立新设计的固定桩控制点,确保合拢了误差在设计范围内;莲花馆、凤凰谷等标志性建筑的规划建设,也都有他们采集的地理信息做保障。可以说,武进的每一处规划、每一个设计,都离不开储立新和他的团队付出的汗水。最终,这些努力化成了一张张奖状和一座座奖杯,浓缩了武进城市规划发展的变迁史。 武进自然资源分局规划与测绘院副院长
储立新 也可以说这个城市是我们一点点把定位放样做出来的。看到这个发展我们也挺高兴的,我一直说的每一条路,好像都有我们的汗水。 【编后】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围绕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储立新依然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打造测绘上的“数字武进”,用一个个作品巩固着测绘成果,用一个个数据提升着服务生产和政务的能力,为武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科学精准的基础性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