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保驾护航 让武进企业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从最初的概念到如今效益初现,让武进企业尝到了甜头。那么,对于很多还没走出去的企业来说,方向在哪?投资的机遇和风险在哪?布局“一带一路”从武进出发,到底该做哪些思索与解读。今天的“一带一路”系列报道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商机无限,但其中的问题与困难也不少。今创车辆公司在马来西亚参与建设了近5个项目,八月又将迎来新项目的投运。随着设备陆续完工上马,公司也将从输出产品向输出服务转变,但其中的挑战无处不在。
今创车辆公司总经理 王洪斌:现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产品到当地之后水土不服,所以产生了一些问题。他们的一些项目过程中落地比较缓慢,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相关的设备问题,还有人员签证问题,包括资金回笼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也是可能的话,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机会很多,但真正要走到市场最前沿,一方面需要企业“练好内功”,提供过硬的产品或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企业转换思维方式,把握东道国的文化理念、国家标准、税收、汇率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除了企业自身的耕耘与探索,也离不开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支持。
区工商联主席 桑遥:连续几年组织企业参加一些宣传会或者推荐活动,去年组织企业参加了南非经济共同体的推介会,今年也是协办了一场中东非类似的一个活动,希望通过国家经济管理的官员和企业的直接交流,能够化解企业思想上的障碍。后面借助像网站和相应的商会常规活动,做一些国家政策的宣讲,让企业家有这方面的参与的热情。
做好服务员、宣传员和协调员,我区商会组织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宣传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下半年,区总商会还将组织会员企业赴以色列、迪拜实地考察,与当地的市场需求建立直接联系。
常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姜鸿:作为企业首先还是要有好的产品,第二要重视营销。常州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机会,但是这里面风险也很大。政府应该提供资金帮助、信息帮助,比如说建一个网站,把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在网上公布一下,还应该在业务上对企业进行指导。
【编后】至此,系列报道“一带一路”上的武进企业已全部播完,我们虽然没能去到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一线,但依旧感受到了武进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他们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了武进声音。相信未来武进企业走出去的队伍将继续壮大,在闯荡新市场中化潜力为实力,为武进参与国际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