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寻找突破口,找到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摆在本地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位于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的常州兰锦橡塑有限公司,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寻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动力。
【现场】记者 史莲寅:1988年,大众国产化后的第一辆桑塔纳上的阻尼配件材料就是来自兰锦橡塑,那么至今为止,兰锦橡塑的产品依旧应用于大众、通用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中。
常州兰锦橡塑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常州兰陵橡胶厂转制而来。公司主要生产隔音、隔热、减振降噪系列阻尼材料,先后获得12项产品专利。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船舶、航天等制造企业。去年,兰锦给上海通用供应的阻尼材料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95%,给上海大众的供货也占到了40%以上。但是,供给侧改革后,整车制造企业普遍在去库存,降产能。
常州兰锦橡塑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文惠:对我们公司的影响,供给侧改革主要是去产能,我们目前配套的整车厂也在去库存,去库存对我们的影响就是今年的产量跟去年相比就在压缩一点,我们市场份额的总量就小一点。开始多开发自主品牌的客户,长城、比亚迪等,用额外的业务来填补市场份额的差额。
除了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之外,开展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研发产品也成为兰锦橡塑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一。2013年,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成“轨道交通装备减振降噪性能检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轨道交通低噪音阻尼钢轨系列和低噪声车轮系列等产品。
常州兰锦橡塑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陈文惠:这个是跟西南交大一起研制的,这种就是钢轨上,高铁钢轨上的阻尼块,高铁过去的时候,把噪音消掉。降低三到五个分贝。这个是铁的,喷了压缩层,车轮和钢轨在摩擦的时候,把噪音吸掉了。这个就是我们产品转型升级中,做的和高铁配套的产品。
应对供给侧改革,兰锦橡塑的动作很快,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后,2015年的年产值超1.2亿元,依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