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不能当古董

时间:2019-06-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作者:阳湖网

    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保护,古建筑易成危房,摇摇欲坠。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气,需要融入生活,否则必然会在缺少日常维护中逐渐衰败

  古城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古”字,是时间赋予了古城难以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新建筑再怎么仿古,也不可能具备这种价值。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新旧不一的建筑与街区是城市的年轮。一座历经千年的城市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也是文明不断延续的象征。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一些地方拆掉了古城,改造了古街,导致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信息湮灭流失,看上去整齐干净,却成了“没有过去”的地方。

  对于古城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急功近利、草率决策,这是导致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保护,古建筑易成危房,摇摇欲坠,当然就谈不到开发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对古城中的建筑不能像对待古董一样,修好了不能碰。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气,需要融入生活,否则必然在缺少日常维护中逐渐衰败。没有保护的开发利用是破坏,没有开发利用的保护是保守,只有兼顾保护与开发利用,才能使古城古街永续发展。

  保护与利用取得平衡,既需要敬畏和尊重历史文化,也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不少城市在古城改造中急于求成,有的地方在规划尚未通过的情况下就开工,但古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造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完成。不少例子都说明,做好古城改造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通过严谨细致的调研,摸清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底数;科学制订规划,为古城改造提供依据;充分考虑现有居民的生活需求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古城古街原有功能与城市的对接,使古城古街在改造后不失人气,融入城市、融入生活……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彻底摸清情况后才能着手。否则,率尔操觚的后果往往是破坏。

  只有坚持真实保护、整体保护、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古城古街才能焕发新生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1日 12 版)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