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从昔日的光荣历史到如今的“红绿相融”

时间:2016-12-0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阳湖网

0c5a9e25c231474a9e219f9d0d8a684f_R_521_391.jpg

    走进红色故都瑞金市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一尊身前摆满草鞋的女性雕塑赫然挺立。雕塑的原型,就是真情守望参加长征的红军丈夫75年,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军嫂”的陈发姑。
  1934年,陈发姑丈夫朱吉薰所在部队奉命北上,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临行前,陈发姑用一双亲手打的草鞋,与丈夫深情道别。
  然而,这一等就是75年。即便双目失明,陈发姑也坚持每年为丈夫打一双草鞋,从未间断,直到第75双草鞋——2008年9月12日上午9时许,陈发姑带着无尽的期盼悄然离世。
  凄美和遗憾的故事背后,折射的是苏区群众对革命成功的信念和坚守。也正是凭借和传承了这份信仰的力量,如今的瑞金用光荣的历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
  近年来,瑞金市不断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由单一的红色、绿色观光型向体验型、互动型、休闲度假型转变,并朝着建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赣闽边际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海西休闲度假区后花园的目标不断迈进。
  近日,记者跟随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首发团,走进瑞金,感受这里的新故事、新变化。
  红色资源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
  66套双拼客家风情两层半的别墅式洋楼、腾空的客家土坯房和17棵“烈士信念树”……这几年,每逢节假日,华屋村成了不少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抗战时期,这个仅有43户人家的小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当年,在村后的蛤蟆岭上,17位华屋青壮年相约参加红军,参军前他们每人在后山栽种一棵松树,称之为“信念树”。
  如今,蛤蟆岭上已经修建了一条依山蔓延的游步道。从村里沿着游步道的台阶拾阶而上,17棵青松变逐渐映入眼帘,而这17棵挺拔的松树也见证了华屋村如何从贫穷的小山村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华屋村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将集红色教育、休闲体验和农业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打造为瑞金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示范村庄。
  华屋村党支部书记黄日生告诉记者,为了发挥红色资源在扶贫攻坚战中的带动作用,并在由“输血”变“造血”的理念指引下,华屋村还组建了旅游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田间种蔬菜、荒坡地养蜜蜂、房前屋后养土鸡”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瑞金市还大力营造全域旅游的氛围,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展特色农家旅馆评比的通知》,鼓励农民参与星级特色农家旅馆的建设。
  红色土地孕育出“绿色好风景”
  瑞金,又被称为共和国摇篮。这座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当年党中央的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诞生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为瑞金铸就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也为其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然而,如今的瑞金,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下,正努力打造出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
  据了解,近年来,瑞金市坚持“红色为主,绿色为辅,红绿古三色融合发展”的旅游发展定位,实现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在重点打造以红色教育、休闲体验活动为主的红军村华屋乡村旅游点之外,还主抓以农业科普、休闲采摘为主的田坞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点,以民宿和现代谐社区为主的洁源印象乡村旅游点,以生态农场为主的壬田香满园农庄,以漂流、休闲度假、欢乐厨房、对抗活动为主的木鱼山等4个乡村旅游点。
  记者了解到,除了让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联动发展,为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瑞金市还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创新项目。
  在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一苏大会议”、“扩红参军”等历史场景通过现代技术便可复原重现;在光电效果的作用下,“反围剿斗争体验”动漫项目,也可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之中,“零距离”触摸到当年的那段烽火岁月。
  目前,在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和打造精品的理念指引下,瑞金的“红资源”已经产生了“好收成”。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瑞金市共接待游客6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25%和27.3%。旅游从业人数1.5万人,旅游脱贫人数达千余人。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