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空心村引逆城市化 民宿成乡愁寄托

时间:2016-07-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阳湖网

W020160603475699606118.jpg

    申屠小山在浙江省桐庐县深澳村几乎生活了一辈子,这个村落有着雕刻和保存相对完整的徽派建筑群,却是一个基本没什么人来的空心村。他说,由于并未对外开放,年轻人外出工作多,众多屋子也被闲置。
  但是最近几年,申屠小山发现村子悄然开始改变,一些闲置的老房子变身咖啡厅,村子也逐渐热闹了起来,“看,这两栋大房子都是民宿。”这不是个例。在桐庐的另一边,城里来客朱镇华与老伴到岭源村做了“村民”:“住着住着就不想回城了。”
  近几年,这在桐庐各地是普遍现象。原先闲置的房屋,“空心”的村落正不断引入新的活力——由于好山好水,这里成了许多城里人的“第二居所”,村落间,越来越多的民宿兴起。
  出台规范、探索模式、规范经营、产业配套……这个向来将生态视为易碎品的地区,开始以一种新的经济方式“再出发”。经济与山水相辅相成,文化焕发新生,共同的乡愁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衍生。
  空心村的思考:逆城市化引民宿萌生
  乡愁,是中华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元素。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乡村中的人才越来越多流失,许多村落中,只剩一些留守老人。
  好山好水,有时候对城里人的吸引力更大。朱镇华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杭州城里。2008年,他与老伴在远离桐庐县城的岭源村租下一幢闲置农房20年使用权,斥资几十万改造提升,一住就是多年。在山水中过田园生活,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到来,也让这个空心村逐渐活了起来,当地的村民发现,原来传了几代人的普通房子,在城里人眼中竟是个宝贝。
  与他们一般,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许多城里人纷纷回流乡村,意图寻找自己原本的乡愁。
  秉承着“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的桐庐,有着吸引人的资本。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权覆盖,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随时能游泳……
  桐庐县农办副主任吴国龙介绍,在环境基础上,要借助美丽的资源,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民宿是一条实现这其中转化的道路。“吸引人来了,还要留人。”他说。
  于是,在桐庐的一些村落中,原先只能解决“吃饭”的农家乐,逐渐开始转化为民宿,床位等种种基础设施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村中,村民们也逐渐尝到了创收的甜头。
  环溪村主任周忠莲就是该村民宿试水者之一,她的民宿有四层一顶,共有30张床位。走进新装修的房间,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宾馆的标间呢。亮堂的地板,雅致的墙纸,洁白的被褥,崭新的电视机、空调,还有融入环溪莲文化元素的别致柜门……这几年她家的民宿生意非常火爆,这个常常忙得团团转地妇女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好了,腰包鼓了”。
  在一些村落“试水”成功后,桐庐的民宿经济便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我们一共1000多户,有60多栋(屋子)是闲置的。”深奥村的老书记申屠小山告诉记者,深奥的徽派建筑群是最大的财富,却一直闲置着,平时也鲜有人来。
  近年来,周边的芦茨村、荻浦村的民宿势头旺,农户条件改善,把一切变化都看在眼里的深奥也开始试水。“我们以村里的名义把闲置的房子租下来,有些修复好做民宿,钱直接给老百姓的,有些是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就供客人参观。”他说,即使改成民宿,也不会破坏原来的建筑风格。
  一村一品,每个村落依托各自的特色发展民宿经济,也成了桐庐整个全域旅游版图中的亮点。坚持“县域景区、村落景点”,在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乡乡有民宿”三年行动计划,除富春江镇外,该县13个乡镇(街道)、30余个行政村民宿经济从无到有,民宿产业发展渐成燎原之势。
  截至2015年底,桐庐农家乐(民宿)经营户总床位8119张,接待游客267.2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20.5%。
  桐庐县委负责人表示,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美丽经济”的源头。城市居民来农村居住、旅游,农民充分利用手中拥有的闲置房屋资源和生产资料等要素,提供民宿、当地农产品、土特产等,这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投资风险也较小。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