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百年民宅平移保护工程

时间:2016-07-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阳湖网

cy7m201292493533988.jpg

    日前,上海外滩呈现了一个“让历史回归”的瞬间。一座建造于清朝咸丰年间的、156高龄的老宅将被整体平移修复至外滩。
  记者获悉,继上海音乐厅、外滩天文台、宁波会馆等地标保护建筑被成功平移保护后,位于董家渡花衣街116号、上海第一代“沙船大王”沈义生的老宅(下称“沈宅”)平移修复工程将于近日正式启动。
  据了解,沈宅所处的位置是上海高端住宅项目“绿城黄浦湾”。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外滩要留下这样一座老宅困难重重,由于沈宅建筑打破了原有的用地红线,涉及规划调整。最终在相关部门、开发商绿城集团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这座见证了上海民族商业百年变迁的民宅平移修复工程得以成行。
  “在万国建筑群簇拥的外滩,保留着一幢罕见的华人历史名宅,将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点。”绿城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楼明霞在中国外滩“沈义生故居”平移盛典上表示,绿城将以谨慎的态度、精工品质来完成平移工程,我们将斥资数千万元使沈宅旋转90度,平移约百米到达‘绿城?黄浦湾’园中的吉安里建筑群区域,并保留其原有的历史特征。通过功能再造让其呈现完整的历史风貌,传承文化,这将是中国民宅古建筑平移保护的创新案例。”
  “沈宅这样的历史建筑保护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它‘供起来’,保护建筑加功能再造的方式将为历史建筑获得新生的活力。”楼明霞表示,“沈宅平移工程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提升建筑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未来这一工程可望成为我们进行城市开发的经典案例。绿城将坚持对城市文明的尊重与传承,让建筑与人文、与自然、与业主对话。”
  在专家看来,保留沈宅以及对这座历史建筑的平移工程,颇具人文意义。“这座百年老宅见证了上海沙船时代的繁荣兴盛,更渗透着中华民族资本策源地精神。作为复原保留海派大宅历史风貌的沈宅,将传承‘凝结于建筑之上的中国传统民族资本精神的光辉力量’,续写时代巨子的家国情怀。”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表示,老屋和旧宅的消失,会带走承载美好回忆的场所。某种程度上,它还会削弱人们的历史记忆、地方认同,导致多样化地方文化的消解或断层。因此,有必要重视、保护好老宅子。
  公开资料显示,这座始建于1860年的老宅为“沙船大亨”沈义生所建。作为清末民国时期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院落式住宅,沈宅兼具了传统徽派建筑特征和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集中了十九世纪上海民宅的特点。
  1920年,沈宅易手于“金融巨头”严同春。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进入,在买下大宅后,严同春对建筑进行了西式改造,添加了回廊围栏以及现代卫浴设施,使其融会中西方建筑的特色。
  清代取消海禁后,沙船贸易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新辟的航运路线也让上海成为了这条南北运输大动脉中的重要中转地,大批货物的进出使黄浦江沿岸变成了各种各样商品的集散中心。作为沙船大亨沈义生与严同春的居所,沈宅见证了董家渡地区码头贸易的兴盛,也见证了民族商业巨变历程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


备案号:苏ICP备10099057号   公安备案号:32041202001208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