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武融观察》“门口”就在眼前 如何让残疾人“走”出去?

时间:2025-10-20 10:58:07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走出去,这件对于正常人来说十分容易的事,却是不少残疾人的“奢望”,心理和社会的“无形之门”让他们难以跨越。如何让残疾人顺利“走出去”?今天《武融观察》一起来探讨。
残疾人士 周敏:看着那扇门,就是你想跨出去都不愿意跨出去,就受不了那种眼神,我带我女儿走出去,她就说妈妈妈妈,你看那个人为什么老是看着你。
56岁的周敏患先天性佝偻病,多年来过着接送小孩和照顾老人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愿意与外界过多接触。周敏说,出门在外被注视的不安感,让她宁愿待在自己的安全区内。视力障碍患者和肢体残疾的独居老人和周敏有着一样的想法。
视力障碍患者 王长海:一点看不见,就怕出门,因为路上的车嘈杂,也怕碰到什么东西,肯定是害怕的。
残疾老人 贺建平:像我一个人就不方便,以前有病不敢上医院,就怕摔跤。
他们的恐惧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日常生活中无数次磕碰和尴尬积累的结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骆建建:一是心理方面不自信,担心自己可能会摔倒等等,第二个原因是出去之后缺乏相应的技能,就难免会越来越不想出去,第三个就是我们基础设施标识盲道等等参差不齐。
面对这些问题,我区正在走一条多方协同机制新路径,积极帮助残疾人跨越“门槛”。2023年10月,周敏因为和武进心家园的相遇,迎来了新生。
残疾人士 周敏:我现在每天上班,心态上有点变化,大家都有一些身体残疾,一起抱团取暖,相互帮助,生活还是蛮充实的。
武进区心家园是成立于2014年的公益助残服务组织,以“社会公益+以残助残”相结合为服务特色,旨在帮助残障人激发潜能,提升参与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周敏加入心家园后,承担着活动后勤保障、组织协调队伍开展培训等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帮助更多残障朋友获得存在感和幸福感,一同绽放精彩。
残疾人士 周敏:现在我就当自己是正常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感觉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愿意去跟人家交流,就是勇敢向前迈进了一步,门可以随时打开,我就随时跨出去。
由于团体的接纳和同侪的支持,周敏完成了从“被他人定义”到“自我定义”的心理跨越。而对于肢体残疾又独居的贺建平而言,阶梯、窄门、不平的路面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看病成为了大难题。今年8月份,他所在的贺北社区积极与辖区内的常州福星医院对接,发挥“邻里守望”志愿者队伍优势,创建了“暖心陪诊”三方联动机制后,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如今,在常州福星医院,像贺建平一样的特殊群体不仅可享受挂号费全免、药品零利率供应等优惠,还有志愿者全程提供“从家门到诊室”的一站式陪护。
残疾老人 贺建平:有志愿者帮我推轮椅的,不怕摔,安心又方便。
常州福星医院副院长 管国富:我们有五六个专家组,包括疼痛,中医康复等这方面服务,到医院的整个流程,我们都进行了工作细致安排,由我们志愿者直接跟他们对接,检查所有的都是优先的。
王长海是一位先天性视力障碍患者,但是却因为一根牵引绳,实现了跑起来的梦想。
视力障碍患者 王长海:运动使我快乐,我们的小伙伴把牵引绳那头抓着,我们抓着这头,就觉得很有安全感,引导者可以去控制我们的方向,我不仅能走起来也更加能跑起来。
盲人助跑志愿者 张新岩:他们愿意让我用这根牵引绳带着他们跑步,其实也是把信任交给了我,3米左右的距离,我是能看到的。我作为助跑带着他们每天早上做做运动,感觉一天整个人的心情都会比较好。
一根简单的绳子,物理上连接了引导者与盲人,心理上传递了安全感与信任,技能上实现了方向控制和步伐协调,成为突破多重障碍的巧妙工具。近年来,武进区在助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实践中,开展了多元化探索。心理支持方面。组织如“同心助残 与爱同行”慈善义卖作品展等活动,并专门安排残疾人观展;开展心理减压培训。 打破心理隔阂,在艺术熏陶与集体活动中增强自信,获得精神支撑。针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调研评估,为其实施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个性化的物理环境改造,减少残疾人外出与居家生活的客观障碍;对于技能提升与就业需求,打造“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平台,承接多种企业订单,通过可持续的收入和稳定的社交环境,从根本上增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内在动力;而在社会支持体系方面, 提供多元志愿服务,链接九三学社等专业力量,构建了政府主导、专业力量支援、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支持网络。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骆建建:首先是让我们残疾人敢于走出去,给他们一些信心,有一些团体给他们一些助力和一些精神的支撑,第二个是我们要让他们能够走出去,针对不同的特点培训一些技能,能够让他们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去,靠自己的双手获得相应的收入;第三个还要让残疾人好走,就是我们基础设施标识盲道等;第四个就是一些陪护服务,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包括购买相应的保险,要有所保障,让更多人愿意加入到帮助残疾人队伍当中来。
助力残疾人“走出去”是一项需要系统性支撑的社会工程。它远不止于一句鼓励,而是需要心理的疏导、物理障碍的扫除、生存与发展技能的赋予以及全社会支持环境的营造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政府可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把一些涉及到社区的基础设施物业化,纳入到对物业基本的考核当中;社区也不妨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公众则需要改变观念,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主动地跨越门槛,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51020

武进新闻20251019

武进新闻20251018

武进新闻20251017

武进新闻20251016

武进新闻20251015

武进新闻20251014

武进新闻20251013

武进新闻20251012

武进新闻20251011

武进新闻20251010

武进新闻20251009

视频推荐

更多>>

《绿水青山映武进》 织密“智慧眼

跨界电气装备领域 兰陵集团全资子

全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会议召开

我区开展2025年第五个“学习日”活

区政协召开全区“十五五”规划专题

区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