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是展示城市文化和建设成就的“金名片”,也是联结美好生活和“诗与远方”的新场域。今年以来,南夏墅街道通过发力改善街区环境、打造“红色合伙人”、创新“三进三解”工作,合力聚势激发经济活力,诠释着“一条街盘活一座城”的生动实践。
南夏墅商业街位于南夏墅村,长约1公里,沿街商户200余家。之前,违规停车、人车混行、“僵尸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面子”,阻碍了发展的“里子”。今年以来,南夏墅街道结合“三大攻坚”行动,持续加强日常巡查,全面推进集镇整治。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党总支书记 钱辉:自去年11月份以来,通过发放温馨告知书2万余份,规范非机动车乱停放1万余辆;引入“帮吾停”管理系统,新增停车位299个;劝导教育流动摊贩2300余人次,规范店外占道经营550余家,商业街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蝶变”。
如今,集镇面貌明显改善,商业街路面整洁、停车有序、出行畅通,“糟心路”变成了“舒心路”,也得到了周边居民及沿街商户的一致好评。此外,南夏墅村还以“红色”为主题,打造红色打卡点,创新党建引领安全生产、诚信经营、文化浸润、邻里和谐等多元素共融的商业街景,有颜值更具内涵。
南夏墅街道商业街商户 曾庆敏:现在的商业街比以前干净整洁很多。看着顺心,路过也舒心。
经全面摸排,发现商业街存在缺乏党员凝聚力、缺乏休憩活动区、缺乏共融共促机制等问题。聚焦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南夏墅村成立了“南风商吟”党支部,并吸引6名流动党员,进一步扩大了“红色力量”。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南风商吟”党支部党员 袁慕双:作为党支部的一份子,我始终想着怎么更好地为群众做一些服务。一开始,我们发现外卖小哥在外面风吹日晒,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没有歇脚的地方。然后,我就我跟我老公两个人把这个店里面规整出一个(地方)。给外卖小哥或者是环卫工人休息、喝点水。
党员袁慕双是超市老板娘,拥有10年党龄。在看到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人艰辛的日常工作,她于2022年把自家店内的商品货架重新规整,“挤”出一块地方改造成“红色服务吧”。这样,外卖小哥们便有了短暂休整、歇歇脚的地方,也可以在这学习充电。
外卖小哥 李智远:以前总是为找个能休息的地方烦恼,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我们也想通过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去,主动服务别人来回馈村委。
针对商业街党员们不同工作、不同年龄段等特点,“南风商吟”党支部还结合主题党日等节点,常态化开展党员思政教育、技能座谈会、读书分享会、新业态座谈会等活动,建立党员联系长效机制,形成了党支部与商家的良性互动模式,凝聚起强大向心力。通过主动倾听商家诉求、解民困,激励党员担当,提升党建质效。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南风商吟”党支部党员 钱龙冰:我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村内的治理和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儒林实践”的生动探索,南夏墅街道结合“四下基层”“双报到”等活动,全体机关干部下沉到359个微网格中,探索制定进网格直通站、进网格微信群、进老百姓家门和解惑、解忧、解难“三进三解”工作法。
南夏墅街道党建办副主任 王静:我们通过上门拜访、线上沟通、座谈交流和党建共同体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现场调研等方式,收集梳理政策、人才、资源、服务四张需求清单,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王静作为南夏墅村商业街网格的兼职网格员,她经常抽时间到网格里走一走、听一听、聊一聊。向商家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向商户阐述诚信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先行集团江河港武营业部、南夏墅广电站以及江南银行南夏墅支行等单位党支部都先后与南夏墅村党总支进行结对,派驻工作人员进网入格,提供便民服务,共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群众关切问题解决,筑牢基层治理底板。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南夏墅支行行长 崔海强:像我们银行,针对商户们关心的信用报告查询途径、异议处理方法等内容,都会给予解答,帮助商户们消除经营路上的“信用顾虑”,让商户认识到良好信用记录在生活场景中的关键作用。
南夏墅街道夏墅村商业街商户 黄云霞:平时我们因忙于经营,有时候对新的政策了解得不多。通过街道和志愿者的服务,我们商户真正做到了“等政策上门”,解决日常困难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加规范地经营。
“红色”魅力街区,不止外化于景,还要内化于心。街道、村两级还将组织“红色合伙人”、志愿者队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多方力量,组成“商圈合伙人”,让其成为商业街治理的助手、抓手和撬动治理资源的杠杆,将商业街打造成街道党建工作“样板间”。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党总支书记 钱辉:我村还将进一步深化“南风商吟”志愿服务品牌,融合多方党建力量,打造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我们确立“宜居集镇 魅力街区”发展目标,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进整洁有序、诚信有礼、安全有度、文化有形的魅力街区建设。
在街区管理中,人情味和“烟火气”都很重要。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以红色为引领,以点带面不断迭代完善“友好街区”打造。充分考虑“街区体温”,关注居民与商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精心、细心和卓越心“绣”出了一个“有温度”的美好街区,全力绘就宜居宜业美好生活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