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新闻


《新观察》经开制造 迈入“智能+”时代

时间:2020-07-13 11:10:05  来源:武进新闻  作者:阳湖网
“十三五”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越发迫切,劳动力缺口增大,最初由个别企业自发进行的技改行动,演变成“机器换人”战略。经开区企业,也在这一波战略中迈开大步,用机器“换”来提档升级,让经开制造跨步迈入“智能+”时代。
作为国内大中型电机、发电机定转子冲片、铁芯的专业化生产企业,神力电机主要生产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中高压发电机等产品。走进厂区,生产面积6.5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机器换人”随处可见。在冲槽车间里,冲槽全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完成了生产线的上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流程。以往,每台冲槽设备都需要2名员工管理,目前20台冲槽全自动上下料机械手仅需5-6名员工参与管理。
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张兵:现在一个人可以看三到四台设备,投入机器人以后,可以节约五到六个人,而且对我们的产品品质和劳动安全大大提高了。
此外,落料片车间也实现了自动化、定制化生产。以前,因原材料较大,需要4名员工协助从磨具内取料、加工,使用落料片机械手之后,仅需一名员工管理,生产更加安全。整个车间人员减幅达45%,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适应小品种、多批量的市场需求。
“机器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既是用工现状的倒逼,也是企业的主动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产品的升级,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结构也随之调整。从2016年开始,神力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淘汰落后设备,引进了多条美国明斯特高速冲床自动生产线,通过不断地设备引进与机械化提升,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目前,神力电机已拥有落料、复式、扇形、卷料机械手设备23台,自动化机械设备45台,并配有全自动废料输送线,自动、半自动焊接工位32套。
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张兵:还要做升级改造,把我们原有的一些自制的做一些标准化的升级改造,这样我们车间的人员可以大幅度降低。今后的目标就是将车间打造成信息化、自动化“两化融合”的车间。目前在做设备安装,MES系统,这样(今后)我们产品的检测、生产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完成。
经开区成立以来,大力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鼓励企业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提升区域内智能制造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新华昌集装箱智能化工厂,一块长12 米、宽2.4米的集装箱底板通过输送平台送到排列在两边的10台机器人前,旁边一名操作工人摁下按钮,10台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地找到各自的焊接点,接着,各焊接点闪出蓝色火焰,一幅火花四射的劳动场景跃然眼前。2 分30秒以后,完成了焊接的集装箱底板又通过输送平台送向下一道工序……
新华昌集装箱智能化工厂及国际物流园和海关监管中心正式投产后,新华昌成为国内集装箱行业率先大批量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实现了智能化操作、联网联控自动化、环保绿色生产。目前,生产线已拥有100多台机器人。
新华昌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副经理 赵从亮:实现无人车间是最大的梦想,我们也要向这个方向去发展,现阶段主要是如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质量管控、所有材料的进出、材料的成本控制,都实现自动化。
   通过自动化升级,实现关键岗位“机器换人”、“一人多机”作业,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凯迪股份是以线性驱动系统为主要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凯迪的SMT车间,四条生产线仅有8名员工,一块线路板从上料到完成半成品只需要18秒的时间,每小时可生产200片线路板。注塑车间是线性驱动推杆的初道制造工序,86台注塑成型机只要10多名员工管理。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冯相如:智能办公我们是智能升降桌,目前在国际上是出货量是排在前3左右,智能沙发出货量排在全球第一。电动沙发的控制器、汽车控制器都会用到一些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的贴片就用到SMT车间的生产线来做的,可靠性高,自动化率高,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在经开区,从“制造”走向“智造”的不仅是工业企业,位于遥观镇的常州骆马湖食品有限公司深谙制造业“机器换人”之道,从地板制造“跨界”鸭血加工。十万级净化车间内,鸭血从搅拌、灌装、封口、灭菌、冷却到打包等整个流程,仅一条90米长自动生产线贯穿,全程7名工人。一日两班,14名工人可生产50万盒鸭血。
常州骆马湖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徐丽:2018年公司投资5800万建成全智能化无菌无尘生产线,新鲜血浆凌晨三四点到达工厂,24小时制作完成,每一盒生产的鸭血生产都是可追溯的。
骆马湖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老厂40名工人,年产值6000万元;2018年,新厂全自动生产线投用当年,14名工人,年产值1亿元;2019年,年产值1.2亿元,人均产值高达857万元。目前,骆马湖每天供应量超20万盒,占上海盒装鸭血市场的85%。
从电机产业到集装箱,再到食品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自动化”。“机器换人”在经开区的优势产业中也渐成井喷之势。5年来,中天、长海、博瑞等8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先后建成,有力地提升了经开区的智能制造水平。
此外,新落户的项目更是重新定义了经开区的“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水平。总投资超百亿的坤泰汽车核心系统项目,从意大利柯马整套进口DCT280自动变速箱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率超过75%。常州星源长达160米的流水线仅需8-9名工人,10万平方米厂房仅用200多人。这些高端项目的落户,为“经开智造”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工业与信息化科科员 丁旻:截止2019年底,经开区已有市级智能车间24个,省级智能车间14个,特别是在先进交通装备、智能电机等产业表现得比较突出。去年,坤泰车辆的7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智能车间被评为常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雷利建设的年产2亿台微电机智能工厂项目被评为江苏省级智能工厂。
毫无疑问,“机器换人”是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2019年,经开区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推广智能制造,对新认定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厂),每家给予80万元奖励。在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流程和产能瓶颈等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
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工业与信息化科科员 丁旻:目前,经开区制定了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高端智能装备,扩大关键岗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水平。
迈入智能时代,“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产业能级提升的大方向之一。经开区鼓励“机器换人”,更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研发更多更“智能”的“机器人”,让制造更“聪明”,让车间向“无人工厂”转变。

武进新闻

更多>>

武进新闻20241218

武进新闻20241217

武进新闻20241216

武进新闻20241215

武进新闻20241214

武进新闻20241213

武进新闻20241212

武进新闻20241211

武进新闻20241210

武进新闻20241209

武进新闻20241208

武进新闻20241207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