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太湖流域已进入安全度夏的关键时期。在太湖湾边,有一位“蓝藻斗士”——区生态农业服务站站长薛玲华,她以一颗赤子之心,为了重现太湖的碧波美景,
十几年如一日守护着、努力着、奉献着…… 下午一点,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光。伴随着藻水分离站内机器的轰鸣声,薛玲华麻利地扎起马尾辫,依次对站内分离出来的藻泥及处理过后的出水水质进行检查。藻水分离站是蓝藻处置的终端,设计能力为4800吨/天,目前平均每天有2800吨蓝藻被打捞上岸进入这里,进行分解沉降,并被资源化利用。4月开始,薛玲华便三天两头往这里跑,除了进行常规检查外,还与第三方公司总经理杨国龙探讨交流。 常州市碧波蓝天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国龙:蓝藻特别多的时候会过来,我们相互切磋、指导,这两周的话每周都来3-5次。
2007年,曾经从事渔政监察工作的薛玲华受命担任区生态农业服务站站长。蓝藻处置队伍及体系的从无到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总指挥”的她,在队伍组建、人员组织、设备购入、站点布局等方面都亲自上阵统筹把控。如今,武进蓝藻打捞的作业人员已有125名,太湖流域配有19艘蓝藻机械打捞船和4辆吸藻车,自主开发的太湖蓝藻管理信息平台也全面投用,武进蓝藻处置体系全面建立。 薛玲华说,与太湖为伴,既有动力也有压力。看着太湖的水质逐年向好,游客逐渐增多,她的心里除了开心,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感。十多年来,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巡湖,在周末的时光里工作,她也从无怨言,她总说,蓝藻治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武进区生态农业服务站站长
薛玲华:我们在一些应急的防控能力上可能还要加强,还有就是一些其他的比如说安全工作,一些考核细则上面,都要做得更细更完善。 【编后】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边芦苇清,水底鱼虾肥”,在太湖逐步恢复美丽的背后,是无数像薛玲华一样的“太湖卫士”和“蓝藻斗士”默默在坚守、在奉献。共治才能共享,我们也希望每一位有着“太湖情节”的武进市民,能够一起保卫太湖,对污染太湖水质的行为说不,为这颗武进的“生态明珠”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