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系列报道《激扬青春力量·先锋90后》。湖塘马杭曾经是闻名全国的“菊花之乡”,菊花种植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发展,马杭菊花面临消亡的危险。恒诺农业的90后技术员王维华自主培育各类菊花,努力传承“菊花之乡”的种植技艺。 一大早,王维华就忙碌在菊花地里,他告诉记者,菊花娇贵,不耐涝,不禁晒,需要“精心侍候”,尤其每年的八、九月是菊花养护最紧要的时候,每天他都要在高温下待上个半天,不知不觉已经被晒成了“黑人”。 王维华
江苏恒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你看我这皮肤,我也不是天生就这样的,也就是晒出来的,这个手都是黑的,因为一直接触菊花汁,有的时候眼睛一天下来都特别疼。 菊花盆栽的空间分布和冠形是直接影响菊花观赏性的,在菊花的生长期间,整形修剪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马杭菊花,王维华向前辈讨教,外出学习,不断摸索如何给菊花植株分株造型,从而提高菊花的观赏性。经他培育的菊花多次在全国菊展评比中荣获大奖,成为马杭菊花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 王维华
江苏恒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从大众的欣赏角度给菊花适当的造型,我们现在有自己做了一些架子,把几盆花组合在上面。一盆上可以达到50朵或者100多那种看看起来特别壮观,还有我们在外面学习花雕,把花摆成各种形状。 不过,由于菊花种植的经济效益与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如今马杭菊花也不得不面临传承的困境。马杭菊花最盛时有500多个品种,而王维华的基地里现有30多个品种,栽培难度较大的传统名菊如“绿云”、“绿衣红裳”等也仅保留了9个品种。王维华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王维华
江苏恒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未来把菊花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所以每年也是栽个三五万盆,让它一直存在、一直有。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沉迷过去,注定会被时间掩盖,唯有创新和激活内在力量,才能重获新生。希望武进的非遗项目,能抓牢“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关键,依托传统的民间智慧,走向新兴的文化市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呈现非遗特有的美感,拓宽传承发扬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