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洛阳镇坚持惠民宗旨、精准施策,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方面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打造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洛阳样本。 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江苏省首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依托这个项目,洛阳镇圻庄村对全村河塘水系进行了沟通,让原本黑臭河塘摇身一变,成了赏心悦目的湿地公园。 洛阳镇圻庄村村民
张亚琴:以前出来一看全是草,现在全是一片树木,多好啊。早上也要走走。 和圻庄村一样,在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中实现旧貌换新颜的,还有民丰村的漕上河湿地公园。民丰村一共有16个自然村,其中8个自然村与漕上河湿地公园融合衔接。综合治理中,施工方巧妙规划、因地制宜,结合排涝站的防洪排涝功能与水生植物的水系净化功能,将这段蜿蜒4公里的河道进行水系净化提升。目前,漕上河的水质,已经达到了三类、四类水的标准。 洛阳镇民丰村村委主任
喻小健:公园一样,所以村民对这里比较满意。湿地公园从这到那,我们有两块地方。占地一共有一百五六十亩,准备今年把它连起来。 2017年以来,洛阳镇全面完成了神童浜、老鸦浜、漕上河等5条黑臭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并加大对徐家头浜、网船浜、陆家头浜等9条河道整治力度,实现了辖区内黑臭水体全消除。 当好生态宜居的“排头兵”,更要拉好乡风文明的“纵横弦”。洛阳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的故里,他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至今仍在传唱。源于“赵翼”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以“传承经典,弘扬国粹”为工作重点,成立翼溪小诗社、小联社,创新开展诗联鉴赏、采风、创作等活动。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老师
徐剑:我们这个寒假里面我们就举行了为了防疫,进行了一些楹联的创作。因为学了赵翼的文化诗词以后,他对出来的作品还是蛮有味道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国粹的精神、经典的力量,已经悄然影响着戴溪小学的师生们。2018年10月,戴溪小学成功创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老师
徐剑:还有我们的乡村文化,我们也是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然后利用名人效应,让学生多学一点诗词知识,总归是有好处的。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洛阳的乡风文明建设中,既有诗词楹联的阳春白雪,也有大众文化的下里巴人。洛阳镇岑村村体育公园占地47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健身器材、大型舞池、标准运动场一应俱全,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 洛阳镇岑村村民
夏天香:环境还可以,这边环境现在都还挺适合居住的。感觉蛮好的。 依托农民体育公园,岑村村开展了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先后举办乒乓球比赛、篮球邀请赛、教职工歌手大赛等;组织队伍参加舞龙、扇子舞、太极拳、红歌合唱等区、镇比赛;“社区天天乐”演出达150余场。 洛阳镇岑村村委主任
蒋燕峰:我们体育公园建成之后,活动还是比较多的。像我们身后的足球场,我们每年举行两场大型的体育活动。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洛阳镇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圻庄村成立的圻心社,就是一支驻扎在村头田间的志愿者服务队,也是全市首个农村枢纽型社会组织,现有191名志愿者,党员、干部、群众,身份虽有不同,都是乡村公益的纽带。在村庄整治现场、在疫情防控前线、在困难村民家中,都能看到圻心社志愿者们的身影。 洛阳镇圻庄村圻心社法人代表
彭巧娣:村民对我们这个组织的评价,内心中比较感动,定期为困难户孤寡老人和失独家庭,去帮助之后他们非常感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也是百姓致富的“主心骨”。洛阳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圻庄村有几十个水塘散落在农田间,用于处理农业面源污染,为了开源节流,圻庄村把原来用于水系净化的普通水生植物改成水芹、水空菜等水生蔬菜。 洛阳镇圻庄村党总支书记
杨红亮:种水生蔬菜来适当维护补贴一下我们养护成本。去年我我们第一次种水芹,也是一种尝试。在今年到了五月份可以种水生蔬菜,空心菜。 洛阳镇岑村村则通过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村民手中流转的1000多亩闲置土地,经合作社打造后,变成了400多亩的高标准农田和苗木种植基地、桃园和鱼塘。今年,岑村还在打造自己的大米加工厂,让村民尽享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 洛阳镇岑村村委主任
蒋燕峰:基建上是4月份竣工,然后设备5月份进场,正式投入生产是5月底6月初。投产以后生产能力在2000亩左右的水稻加工。 除了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岑村还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把工业反哺农业落到实处。2019年,岑村村级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在岑村工业园的西北区域,岑村村党委书记蒋健又在规划15000平方米的新标准厂房,预计下半年开工、2022年竣工。蒋健告诉记者,利用工业园区、村级企业夯实基础设施,能增强农村经营主体生产能力,最终目的就是让村民们的钱包再鼓一点。 洛阳镇岑村村党委书记
蒋健:这栋标准厂房总投资2500万左右,(投用后)会给我们村里带来每年200万的收入。 今年,洛阳镇聚焦镇村活力提振,将乡村振兴纳入全镇“六提工程”中,通过镇村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新动力、释放改革新红利、打造宜居新面貌、开启治理新风尚,全方位、多角度激发镇村发展动能,进一步做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更大力度改善好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美丽型、康居型村庄创建,让江南水乡、一步一景成为洛阳新印象。 当好生态宜居的“排头兵”,拉好乡风文明的“纵横弦”,下好产业兴旺的“先手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洛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将乡村振兴从纸上谈兵转化到落地生根,汇各方之智,推创新之举,补发展之短,扬乡村之长,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