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我们常武地区,流传着众多与冬至相关的习俗。
说起冬至,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一个菜名,那就是胡葱笃豆腐,冬至前一夜,这道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菜品一定会出现在挨家挨户的菜桌上。
常州地方文化专家 余忠良:要想富 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这是常州人的一句俗话,胡葱是最丰收的时候,也是最有营养的时候,胡葱是青的,豆腐是白的。一清二白,这种习俗实际上是做官的延续下来的。
在古代,民间在冬至这天都要举行庆贺仪式,后来实施夏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第一位,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到过年,那自然与祭祖又分不开。改革开放后,常武地区的各家各姓都开始修家谱,家谱上的成员就会选择在冬至这一天进行集体祭祀仪式。
常州地方文化专家 余忠良:很有特色,很能显示常州人的文化,常州人好多有文化的东西,比其他地方多,彰显了常州二千多年的文化。
除了这两项比较富有特色的,常武地区的人们有些还会有在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我国的其他城市,冬至这天还会有喝羊汤、拜师等习俗。
陆庄陆氏族人举行冬至祭祖
冬至大如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祭祖,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今天(12月22日)上午,礼嘉镇陆庄村的陆氏后人们就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氏族宗亲联谊会冬至祭祀活动。
上午8点多,陆姓族人就陆续赶到祠堂,提前为祖先上香、焚烧纸钱,以此迎接冬至的到来。陆庄陆氏先祖为陆颛,元末明初武进人,曾聚集乡民保卫过家乡,于明代初年捐献所有资财,参与修建常州城,并输以助边饷给军需,义声震动一时。被明太祖封为“晋陵建国公”,是一位在当地有影响的人物。
陆庄陆氏族人 陆寿南:我们的祖先其实是在雪堰镇那边的,现在我们的族人分布在无锡,江阴一带,他们都从那边赶过来的。
祠堂分为前后两进,热热闹闹的祭祖活动在前堂举行。为了表示对先祖的尊敬,祠祭时祭品都非常丰富,祭碗、祭盘、祭盆,各色菜肴、水果供满祠堂内外的祭桌。祠祭在行“三献礼”之后,一般还要由“善言弟子”在先祖神位前向族众申明和宣讲祠规、族训。整个活动过程复杂,礼数讲究,读祭文、三拜九叩,每一样都要精心安排认真操作。祭祖仪式结束后,族人们还要围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整个冬至的祭祖仪式才算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