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电视主播互动

生活连线


非遗在指尖 棕叶载匠心

时间:2023-07-03 10:19:53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棕榈叶,苍翠平凡,但经由一双双巧手,竟也可以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精彩与惊艳。遇见非遗,让我们一起感受指尖上的棕编艺术。
螳螂,天生就有一副娴美且优雅的身材。前腿形状如臂,是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虽不能飞行,但却是名副其实的“短跑冠军”,它目视前方,时刻准备冲刺;不知名的鸟儿,站立在城市的绿化带上,引吭高歌,歌唱这自由自在的生活;能幽能明、能细能巨,登天潜渊的神龙,无论以何种姿态示人,总有一种神圣的高贵......
棕编艺人 俞家祥:传统的老手艺,叫棕编,主要以小动物为主,也可以做实用的东西。主要是小时候跟爷爷学的,我爷爷那时候随手拿一根叶子,就可以编一个昆虫之类的给我们玩。那时候都是小的简单的,我就是比较喜欢这种手艺,自己也愿意学。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先民们利用这些资源,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俞家祥的爷爷擅长用柳条编织各种物件,既贴补了生活,又丰富了孙辈的童年,而童年的这份美好记忆,也装点了俞家祥的成年生活。
棕编艺人 俞家祥:因为我是2000年来的常州,那时候出来打工嘛,那时候就是做服装,每天要加班到11、12点。刚开始出来,父母为了让我们送出来挣钱的嘛,也没有去想这些东西,所以后来到了2013年、2014年的时候,那时候已经不做服装了,也在这边安家了,后来工作比较好了,闲暇的时间多了,我就想起来以前这个,有这个手艺挺好的,……可以再把它做起来,那时候没想太多,主要就是喜欢。
棕榈的编织技艺综合了草编、竹编等编织技巧,经撕、缠、拉、绕、编扣、打结、收边等手法进行创作。万变不离其宗,凭借儿时的记忆,俞家祥从基础的手法起步,跟着网络上的图片、视频学习,一步步将昆虫花卉、飞禽走兽都纳入到创作范围,耗时五年,近乎痴迷地在技艺上求新求变。
棕编艺人 俞家祥:节假日的时候别人出去玩,我都不出去玩。有的时候上班的时候,脑海也会想。我想编一个什么东西,想象一下编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就会特别想去编,只要一休息了,就想着要把那个东西完成,看它的效果。特别是满意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俞家祥用指尖造就的“动物世界”,不管走到哪里,都引得路人驻足观看。有了精湛的技艺,俞家祥更有底气挑战难度。龙象征祥瑞,是中华文化中最主要的图腾,平日里,俞家祥就喜欢研究龙的不同形象,加以揣摩后,再以棕编的方式予以呈现。
棕编艺人 俞家祥:(材料)是产于热带的,它的叶片比较长,有人卖的就买回来的,天然的颜色。因为龙舟比较大一点,我主要选择它是因为龙舟耗材比较多,编的时候,叶片长一点,对我们编织的人来说就方便了一点。
棕编艺人 俞家祥:龙的话,第一个造型不一样,第二就是编织龙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所以说龙不光是造型还有手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说有双编的、多编的、单编的,还有反扣的,所以手法也比较多。我主要是追求做出来的效果,所以就会用不同的编法去编龙。还有你会看到别人的编法跟你不一样的,我也要用这个手法来编一个,所以就有很多的手法、很多的造型。
不仅难度加码,创新也无处不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叶子、果子也时常为俞家祥所用,在棕叶翻飞中来一个“七十二变”。
棕编艺人 俞家祥:你像玉兰开花了以后,果子会掉下来,果子也可以做一种松鼠的身体,玉兰果的纹路跟松鼠的身体特别像。这个叫松塔,它有大一点的小一点的,就拿它来做鸵鸟的身体,我们就不用棕榈叶编它的身体了,就大大缩短了作品的制作时间,然后感觉有点创意。乌龟的壳也编的,但是比较麻烦,要用很多材料编它的壳,然后我用核桃代替了,就是比较快比较方便,而且那个废物又可以利用一下。
近几年,俞家祥从宅家学习、创作中慢慢走出来,也受邀参加了多场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在和公众、和手艺人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也慢慢悟出“守艺”的意义。
棕编艺人 俞家祥:竹编、面塑、糖画都可以借鉴,因为手艺人会聊这些东西,三句话不出老本行,比如说他在做龙的时候,他的龙头是用什么方法做比较好,就会交流一下,那么你下次也可以用他的方法来改进一下,这都是交流嘛,互相可以成长一下。
有一个女顾客她买了我三个东西,她这样说的,这个东西我非常喜欢,但是也是为了支持手艺人,这让我非常开心。可买可不买,但是她支持我们手艺人,可能所有的手艺人被认可的时候都是一样的,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2011年,棕编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岁的俞家祥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目标——申请成为非遗传承人,同时不局限于自己熟练的动物题材,将棕编作品的范围不断扩大,用来反映社会发展进步,传递向上的力量。
棕编艺人 俞家祥:我在想做一些大件,比如说有什么纪念意义的,比如很多东西组在一起的那种。我看到战斗机的模型,咱们的歼20,我也特别想编一个。进步肯定是要有进步的,挑战也要接受挑战。
传统社会里,一个人若有一门过硬的手艺,全家的生计也就有了保障,而在现代化、信息化生产的今天,很多手艺受到冲击,但总有人坚守,总有人创新,总有人磨炼技艺让传统文化散发新的光彩。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30703

生活连线20230702

生活连线20230701

生活连线20230630

生活连线20230629

生活连线20230628

生活连线20230627

生活连线20230626

生活连线20230625

生活连线20230624

生活连线20230623

生活连线20230622

视频推荐

更多>>

“韩墨庆七一·书法颂党恩” 武报

高新区北区:凝聚党员力量 续写幸福

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圈住“家门口”

政协名医工作室 当好百姓健康“守

《湖塘视线》湖塘镇商会:当好服务企

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中车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