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村村人民奔小康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时间:2020-08-11 20:40:36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2020年是咱们决战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年,那么面对如今富足的生活,全面小康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物质上的殷实吗?我们想并不全是,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小康,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将前往前黄镇运村村,在车上寻找答案。
3.43平方公里的运村村富饶而美丽,太滆运河、锡溧漕运河均流经此地,交通便利,土地富庶。常住人口5000多人;工业企业60多家,其中,常州市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在这里已经立足了27年,它的创始人郑立贤就是运村本地人。 常州市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立贤:我们运村地区,从改革开放开始,玻璃钢的工艺做的比较早,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次看到新华日报介绍苏北某县做玻璃钢的汽车保险杠,这个对我启发很大,当时手里有点钱,所以以我们地方的工业
玻璃钢为依托,开始做汽车附件。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汽车制造业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1992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而市场需求也在急剧增长,郑立贤瞧准商机,很快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没多久,玻璃钢的弱点也显现了出来。 常州市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立贤:第一量做不大,手工的呀,而且玻璃钢还有一个硬伤,什么呢,污染太大。慢慢就改成现在塑料的,塑料的汽车附件产品,因为汽车现在也是很成熟的一个工业了,一个车型一年都要一万台两万台的,塑料的是机器做的,能跟上量,第二个塑料的有边角料下来,可以回收,对地方污染不大。 近年来,汽车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激烈,郑立贤考虑再三,决定为企业再次注入新的元素。 常州市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立贤:汽车附件现在看起来还可以做,但是利润空间压得越来越小,面对这种情况,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想做医疗用品。比方说CT机,吸痰机,比方说送药,要用机器人。机器人要有外壳,机器人里面的总承不是我们生产的,但是出来以后根据它的功能,它的外形需要我们来做。 如今,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每年为运村当地人提供6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郑立贤说,自己当初在家乡办企业,没有村委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支持,企业发展不到今天。 常州市武进大众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立贤:刚开始的时候,办企业,自己的理念,就是发家致富,养家糊口,但是办到一定的程度,手里的资金有所积累,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愿意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大概是2007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立贤教育基金会,当时出了20万。后来慢慢的,有的时候我再追加点,目前立贤教育基金会大概有50多万,利息用来每年教师节,奖给那些优秀的学生,优秀教师,要有几百人了,这一块我们会继续做。 如今郑立贤退居二线,企业运转主要由儿子负责,他的孙子郑凯宁已经大学毕业,从企业底层做起,他说父辈致富不忘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他也会留在运村,将父辈的事业发扬光大。 郑立贤的孙子
郑凯宁:我觉得我也有责任,也有这个使命感,来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去,如果我有能力,有实力的话,我相信我一定会继续把为社会做慈善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不管是在年产值3000多万的车企,还是在一辆不足10万的电动车上,前黄人对于使命的传承有着向来的执着,对于爱和奉献有着同样的追求。71岁的佘模方就是靠着这辆电动汽车,跑出了数百公里的爱心里程。今天的乘客是年过八旬的王茹华夫妻俩,佘模方跟他们无亲无故,但从5月份开始,佘模方就一直免费接送他们去医院。 前黄镇运村村村民
王茹华:我内心感激得不得了,所以我要给他点个赞。 王茹华的丈夫 蒋岳芳:
从5月27号开始,就主动的,看到我的脚也不好,她已经中风13年了,这一次又复发之后,天天去挂盐水的,都不要叫他,他到时间就来了,早上6点多就来了,送到医院,然后医院再接回来,11天的,确实做到这样不容易。今天我们去复查的,又麻烦他了。 前黄镇运村村爱心车车主
佘模方:好像车站上,前黄来往的人相当多,好像也需要爱心车。因为好多老年人到了前黄,要乘车子不方便,好多残疾人也不方便 达则兼济天下,在运村村,像郑立贤这样的企业家有许多,像佘模方这样的普通工人亦有许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无不诉说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热爱。 前黄镇运村村主任
王华敏:好多以前在外创业的人都跑回家,有了自己的产业。我们整个村提倡孝与贤的一个文化,贤,就是说我们这边乡贤为了我们公共事业做出无私的风险,孝就是说我们这边的村民对自己的父母
长辈都很孝顺。 在前黄运村村,我们看到这不是传统印象中的农村,它更像一个集镇,有企业,又学校,有高楼,这是城市向郊区扩展的必然趋势,而全面小康,指的并不只是人们物质上的富足,生活上的便利,更应该是生活中有更多闲暇、更多选择、更多的尊严,精神世界更加健康、充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