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刘亚平:创造奇迹的工程师(二)

时间:2020-08-01 20:33:39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VCR3】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开通运营。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获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座大桥可以说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耗费了大量工程师和建筑工程师们的精力和汗水。因为这座大桥,将原本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这座大桥最大的挑战在于沉管隧道工程,这段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埋沉管隧道。刘亚平所在的中航一局接下了这一艰巨的任务,2010年,时年48岁的刘亚平被任命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副总工程师兼质量总监。
【访谈现场】
刘亚平:其实沉管隧道在我们国内,在港珠澳大桥之前是零零碎碎的一些工程项目,都没有特别大的工程项目,全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长,那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这一块6.7公里的长度。所以你还是可以想想,在外海要建一个之前我们没有建过的这样一个工程项目,首先它肯定是会有难度的。所以为了确保整个工程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能顺利把它建好,所以承担隧道工程,我们叫岛隧工程,中国交建肯定要想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我们不能说全程55公里,就你这一段,最后一段建不成,整个港珠澳大桥不能通车,正因为这个标段特别难,所以我们一定会想到寻求外国的技术上面的支持,所以我们也找了好几个国外的公司,邀请他们做技术指导。当时咨询过人家都是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大概是15亿元,那是在2010年前后,那时候15亿人民币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所以中国交建后来也是下定决心,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攻克这方面的技术难题,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当时中国交建就说你们这个团队花两三个亿,把这个事情做好的话,就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毕竟我们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当时组织了150个人的研究团队开始公关,我们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一点点摸索,怎样一个方案,城管隧道怎么去建设,怎么去安装。也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对这个方案进行评审,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其实我们后来也觉得当时做的这个方案,毕竟是我们想的纸面上的推演,在真正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其实还碰到了更多的问题。当我们真正去安装第一节沉管的时候,是相当于把我们纸面上我们想到的,真正的要到现场,发现还有一些问题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第一节沉管它是和西人工岛连接,所以它有一个岛头,我们叫做人工岛的岛头,这个地方的水流环境特别复杂,就是在岛头水流环境下,海水里面会有回淤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96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解决岛头的回淤问题,怎么把它清理到位,设计规范,可以接受的程度,所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确实是非常辛苦,可以想象的是一方面压力特别的大,第一节沉管到底能不能接受,也是考验我们工程师的智慧,假如说你接不上,那确确实实就像老外就会说,你看我当年我给你开的价钱你不要,你看你现在接不上了吧。所以我们就想的是不管大家多辛苦多累,想尽一切办法,即使是96个小时,在一个工程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我们想一气呵成,把第一节沉管安上。
记者 田雨婷:当时安完第一节沉管,心情怎么样?
刘亚平:我们安完第一节沉管再回过头来一看,安沉管确实不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人家开出1.5亿(欧元)这个价钱也不并不是漫天要价的,确实很辛苦。我们是这么想的,我们迈出了第一步,真正想的就是那句话,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是比较辛苦。我们只是希望后面的每一节沉管,在我们的努力下是越来越顺利,并没有那种一节沉管已经安装好了那种心情,安完每一节沉管我们都不轻松,因为我们发现每一节沉管都会有一个新的问题出来。
记者 田雨婷:细节决定成败,我之前看到有一篇报道说,在沉管隧道里特意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能让车辆平稳地通过。
刘亚平:我们的高架桥,你走的时候到接缝的地方他就会咯噔一下,那车开过去就会咯噔咯噔,我们也想了在沉管隧道里面老是这个样子180米就要给你咯噔一下,尽管你觉得没有什么,你不会感觉特别难受,你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能把这个事情解决掉,是不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很好的一个技术呢,所以我们采用了一种叫做无缝伸缩缝,这是一个新的结果。真正执行单位就是我们常州的一家单位,当时我们在全国了解有这么一个生产的时候,那我还几次回到常州来考察,常州的这一家呢就是把他邀请到了,针对沉管隧道空旷,我们在现场做了好多实验,真正的来解决这个怎么样平稳,很舒适的在沉管隧道里面通行,最后这个做的非常成功,是我们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在这种接头上面采用无缝伸缩缝的,所以现在整个海底沉管隧道,你都找不到那种有接头的感觉,效果非常好。
【VCR4】
刘亚平提到的这家无缝伸缩缝的企业就在我们常州,为了解当时工程的难度,连线记者特意去拜访了这家企业,常州市佳路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这家专业从事桥梁、隧道无缝伸缩缝的施工公司在施工港珠澳大桥时,10台大型机器,45名工人,24小时不停歇开工,2100米施工长度,最终团队在28天内圆满完成了任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武进答卷。
常州市佳路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剑波:2014年的时候,我们常州龙城大道隧道还没有交付的时候,伸缩缝就出现了问题。常州市政管理处就要求他们用我们的材料进行整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线整改,整改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当时港珠澳大桥也在找这方面的施工单位,毕竟做这个工程国内比较少,这种施工单位很少。然后港珠澳大桥就找到我们,跟我们接触以后,觉得我们还是有能力做这个工程。
记者 田雨婷:那在整个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过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难吗?
常州市佳路福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剑波:施工要求这一块,因为我们以前接触到养护,这一块要求并不是很高。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不是很严格,但是港珠澳大桥实施过程中,林总就非常严格,比如平整度要求,我们以前的要求,包括国外对我们的要求,都是很含糊的,反正不要超过5毫米6毫米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强制性要求,但林总的要求就是不能政府超过两毫米,±1毫米之内,高了马上把它拿掉,低了就要马上补上去。还有就是现场的控制,对施工的控制,对时间的控制,甚至压路压的次数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块对我们挑战是比较大的。第2个就是时间,按照我们工程以前的进度,起码要两个月,而且我们要分两班做,要两个月才能完工,但实际情况因为他们前期的业务给我们只有28天,而且这个工程,他们的话说叫做关门工程,2018年元旦这一天,他们有一个仪式,通车仪式,这个仪式很早就定下来了,是不能更改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元旦之前一定要完工的,交给我们的时候已经是12月3号了,留给我们就一共是28天时间,我们已经28天要做这么一个大的工程,当时对我们挑战性是非常大的。
【访谈现场】
记者 田雨婷:大桥通车,您当时说过您的心情像嫁女儿一样?为什么当初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刘亚平: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前,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员很方便的到桥上去,我们是有特别的通行证可以上去工作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因为就是它是连接香港澳门,所以它有一个管制,类似于我们出入境的一个管制,要上桥的话就要办一个港澳通行证,在珠海这边办一个出入出境手续才能上桥,现在桥上还不能停留,相当于坐大巴车开车,一路到香港,只能经过一下。等那个时候通车,我们已经上不去那个桥了,那心情就是嫁女儿似的,我们把工程做完了,原来什么也没有,茫茫大海一片,我们把一点点把这个大桥建成,花了将近7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好多工程师到最后都会去海边看一看这个大桥。像我现在还好,我还在珠海,我还可以随时都可以去看,像其他有的工程师去了别的工程,他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才能去看一下。那个心情确实就是像嫁女儿一样,我们把它做好了,养大了交给社会了,让它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在现场确确实实没有节假日,星期六星期天更不用说了。春节的话,按照不同的工种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轮着休假。我们有好多同事在将近7年的整个过程中间基本上没有休过假,因为工程确实挺紧张的,岛隧工程7年时间,我们也咨询了外国的,人家说他们来做的话,工期上起码成1.5倍,他们要用10年的时间才能把33节沉管安装完成。这是真正的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实际上是什么呢?也是这些人,所有人,工作人员放弃了休假,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连续的高强度的工作才创造出来的。我觉得大桥精神它有这个几方面,一个就是说我们国家这一批技术人员,在攻克整个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关上,这种拼搏精神。这不光是我们岛隧工程这一块,整个大桥的建设过程当中,包括我们国家解决港珠澳大桥工程原材料,因为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他有很多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我们的钢筋的水泥,这个耐久性,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我们才能向社会回答,你们真的保得住120年吗?港珠澳大桥整个在现场的团队大约有2万多人,所以这2万大多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当中都是在拼搏在努力,攻坚克难,我觉得这是一个精神。第二个就是说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当中,方方面面我们都在说要把这工程做到最好,它是代表着一个国家,这也是最后习主席在通车以后,在港珠澳大桥的东人工岛上面会见这些建设者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非常了不起,体现了我们国家的这些精神,奋斗的,拼搏的,我们的民族精神都有体现。我也是这样,我是其中的一员,我在整个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我管质量,更多的时间我会在现场一线,和大家一起建成高质量的工程是我的本职工作。我知道这个工程是比较特殊的,所有做港珠澳大桥参与这个工程的工作人员都做出了比较大的牺牲。那么这个需要家里也包括原来的工作单位的支持,家里面是一定要支持的,没有家庭的支持,很难安心的在现场工作。我爱人和我是同班同学,我们学的是一个专业,在这方面沟通上更方便一点,参与港珠澳大桥工程,家庭需要做出很大的牺牲,那就只能是支持。
【VCR6】
因为工作原因,本已在天津定居的刘亚平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又去了珠海。现在在老家洛阳镇的祖宅里,只有哥哥刘冠平一家和父亲住着,这两年,随着大桥的建设完成,刘亚平相对空闲了些,有时间就经常回洛阳老家,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刘亚平哥哥 刘冠平:17、18年的时候我老妈生病,我老爸要去开刀,没办法,老二在外面,在港珠澳大桥的工程上,他的工程是国家工程,必须要在那里的,我们夫妻俩就把这个家担起来,和我常州那个小弟一起服侍我妈到最后。现在大桥的工程也完工了,现在我们很开心,每次看到那个广告我们都很开心的。
【访谈现场】
刘亚平:去年12月回到我的母校洛阳中心小学,100周年这个庆祝活动的时候,我就说那个时候正好是我小学入学50周年,所以也是特别巧的一件事情。我回来一看,确实给我感觉变化真的非常大,这样一个小学能办的这么好,这也说明我们家乡对教育高度重视,真的我要感谢我们家乡方方面面对教学的学习,尤其是小孩的培养,都是为国家在储备人才的一个起步,很重要,家乡能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我真的很高兴。学校里那个时候叫我回去讲一讲,我也很高兴,我就说和小朋友们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现在条件比我那个时候好多了,我就和他们说所以现在环境好了,小朋友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好的教学环境,学习条件更应该好好学习,所以我一直和他们说,所以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一定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