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中国好人”张金昌:650位新市民的“包租公”

时间:2020-07-13 20:34:17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一三五停水,二四六停电,欠租立刻滚!”这是电影《功夫》里的包租婆经典台词,让人印象深刻。但在经开区横林镇崔北村有一位“包租公”叫张金昌,20多年来,别人在想着赚钱,他却在送钱,而且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来看记者的报道。
现场声:“中国好人”张金昌:你这是怎么了           
新市民  易翠华:牙疼          
“中国好人”张金昌:她身体不是很好,她有个老伴70多岁了还在工作,所以说家庭情况确实挺困难的。  新市民  易翠华:不管什么都照顾我们,他们吃一点什么也给我们拿,老板对我们很好的还有老板娘。
每天上午,64岁的张金昌都会在农民工居住小区里转一转,时刻关注新市民的生活。张金昌作为一名普通人,怎么会想到创建农民工居住小区的呢?原来1990年外出经商,他赚了第一桶金。也就在这期间,大量农民工开始涌入横林镇,因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地板企业,新市民比较多,而租房现象散居在各个村落,带来了一系列治安问题。于是张金昌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为新市民修建公寓。
“中国好人”张金昌:当时他们来的时候,乱糟糟的,特别是在找房子的时候,他们住得比较混乱,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一种紧张感。我就想把农民工集中起来,集中居住,集中管理, 这样不仅能够给外来农民工带来安心,能够带来安全。
1999年,张金昌投资130万元,买下两幢老厂房,翻建成三层楼的新市民公寓,建造了120多个房间。由于设施齐全、价格低廉,当年,所有公寓房都被抢租一空。而张金昌也成了创建常州民间资本经营新市民公寓第一人。
“中国好人”张金昌:自己借钱接近一半,当时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要做这个行业,不办厂,觉得这个行业很难管理的,我就是想人心都是肉做的,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想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收取租金时,张金昌千方百计为农民工着想,同样一间出租屋,他要比别人便宜200元/月,对于老年租户,他还有优惠。20年来,他少收的租金已经超过了200万元。从四川来横林打工的罗琼在这里住了20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新市民  罗琼:以前在外面也住了几年,家里面有小孩比较吵,在这里吵一点也没事。安心一点嘛,外面可能有小偷什么的,这里有时候去上班门都不开也不要紧的。            老年租户  赵宗惠:他对我这个瞎子老人有优惠的,(住这里)差不多十年了,老板要装修那个房子,我儿子搬走了,我都不搬,老板对我们非常关心。一年房租1800元。
就在很多人以为张金昌可以当个旱涝保收的“包租公”时,他不按常理出牌:又把每年10多万元的租金投入到新市民公寓里,并借贷300多万元新建了两幢四层新楼,又建了一所新市民小学,解决了1000多名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
“中国好人”张金昌:农民工的生活,学习,教育等更需要社会,现在我们在聘用农民工的同时,不仅要管理好,更要服务好,安全来自农民工的安心,安心需要我们关心。我们不仅要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更要为他们创建能够长进知识的学习环境。
20年间,张金昌已在农民工居住小区投入了500多万元,扩建至200多个房间,居住着来自安徽、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市的外来打工人员。在农民工小区的管理上,张金昌事事都亲力亲为,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他带领居住在小区的100多名新市民一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喇叭喊疫情口号
“中国好人”张金昌:我是一名党员,遇到困难,党员就要先上。在那个时候我小区是全封闭的状态,一般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进去,早晨安排半个小时让他们出去买菜,同时关照他们,让他们尽量不要在外面逗留,尽量少接触外人。在疫情期间员工们都无法工作,他们的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就给他们每一个房间减掉了一个月的房租,让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第二故乡感觉到有爱的温暖。
“中国好人”张金昌:贫困学子的圆梦人
张金昌衣着朴素、不抽烟,在小区里,他有时客串门卫,有时当保洁员,很多小区里小修小补的事,他总是亲自动手,省下钱的钱,宁可多订一些报纸,挂在橱窗里给大家看。但有时候他花起钱来却毫不吝惜,截止目前已经资助了五位贫困大学生和十多个贫困家庭。
2011年,家住湖塘镇花东新村的聋哑女孩白欣煜,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学院艺术设计系,但不菲的学费难倒了这个困难的家庭。张金昌和家人得知消息后当即决定,不能让这个优秀的女孩因为学费而失学。
“中国好人”张金昌:那个时候我借的外债还有30多万,接着我们就把小店进货的钱和零钱换成百元的钱送过去了。当时我就和家人说对我们来说多一万少一万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是人生转折的一万元,是改变命运的一万元。
聋哑女孩白欣煜母亲  葛和珍:那天他大女儿开车,冒着雨把钱送到我家,鞋子就湿了,水都没喝一口。
在张金昌的资助下,2015年,聋哑女孩白欣煜顺利毕业,目前在西太湖一家外企工作。对于张金昌的帮助,全家人都非常感激。
聋哑女孩白欣煜母亲  葛和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每年都会带着孩子去看他,跟我大哥一样
此后,张金昌又资助了四名贫困大学生和十多个贫困家庭,截止目前善款已达二三十万元。   
“中国好人”张金昌:有常州的,武进的,最远的也有四川的。每年给他们资助一万,一直到他们毕业。他们也说以后会报答,我说不需要什么报答,我只是希望好好学习,记住我两句话,过去你是社会上帮助的,今后你要帮助社会上的人。   
“中国好人”张金昌:累计献血量可拯救60多条垂危生命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多人知道张金昌,是因为他坚持14年不间断义务献血,目前,他的献血量已经可以拯救60多条垂危的生命。
“中国好人”张金昌:全血一共献了3300毫升,血小板一共122个治疗单位,合成全血是十万零九百毫升,在这个过程中间我得过三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我家里人也受到我的言传身教,他们也多次参加过无偿献血。
2016年,因为年龄的关系张金昌退献了,但他做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不仅如此,早在2012年,他就申请了遗体捐献。
中国好人”张金昌:一具遗体只能够供6个医学专科的学生做实验,现在我们常州已经有710位遗体捐献者和常州红十字会签订捐献赠书,我是118位,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烧了分文不值,用了贵为千金。   
正因如此,2015年,张金昌荣登“中国好人榜”,得此殊荣他非常激动,心里想着的是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于是他在农民工居住小区腾出一间出租屋,创办了“爱心小屋”。
“中国好人”张金昌:我想物尽其用,人尽其善。他们把衣服送到我外面的小区和学校门口我放的的爱心箱,我再把它拉回来,前后一共超过15万斤。拉回来以后就整理、挑选、消毒、打包、发放到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还有就近的农民工,他们就近来爱心小屋自选。
如今,张金昌还有一个心愿,他说,下半年,农民工居住小区的新市民小学要撤销了,于是他想办一家养老院。
“中国好人”张金昌:我打算把这个学校改建成养老院,但是前段时间和有关部门沟通了一下,土地这方面有门槛。现在看来养老院很难办的,但是我还是会争取的。我认为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有爱的,有奉献的,友善的。这样的社会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人打造。
心怀善念、奉献社会一直是张金昌坚持的信念,20多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围绕这一信念做人行事,在点点滴滴中、在细微末节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