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义务修伞万余把 耄耋党员义举接力 |
时间:2020-07-11 22:02:20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15年义务修伞万余把
耄耋党员义举接力 江南的雨季总是漫长而又绵延,伞也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今天的生活超视,我们就去认识三位和伞打交道的“活雷锋”。 现场:王工,你看我这个伞怎么回事? 顾祖久是天宁区前后北岸社区居民,2016年他看到王云伟义务修伞的报道,就带着几把伞找上门来。 同期声
天宁区前后北岸社区居民
顾祖久:已经给我修了几十把伞了,有我的也有邻居的、同事的都有。他都是义务的,不怕麻烦一把一把都给我修好了,所以我很感动,我们邻居什么都很感动的,不要钱义务修伞。现在修伞得比较少了,已经没有了。 王云伟今年82岁,2005年退休之后,曾是高级机械工程师的他决定用自己掌握的机械知识,为社区的邻居们义务修伞,这一修就是15年。如今,在西直街社区内,还有专门的“云伟党员工作室”,成为温暖的便民服务点。 同期声
老党员 王云伟(82岁):居民满意,我也开心啊。坏了的东西把它修复以后可以再用,这是节约的一个方面。 西直街社区党委书记
周铭:我们王老和吴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也可以说是网红了。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找到我们社区,来请他们修伞,两位老人都是从来义不容辞的。 周书记口中的吴老叫吴志佳,今年也已经81岁了。吴志佳是王云伟的“徒弟”,从2006年开始向王云伟“拜师学艺”,如今,吴志佳也是颇有名气的“修伞专家”。两位耄耋老人都是老党员,十多年的爱心善举,“师徒”俩加起来已义务修伞上万把。 同期声
老党员
吴志佳(81岁):王师傅他把一块黑板报放在居委会,说要修伞的话我会修,我说还有这种事情呢,因为那时候要修伞修不好,没有地方修。有他在嘛,我就跟他学了吧,学着学着就做到现在。 2019年,西直街社区在“美丽楼道”改造时,特意将吴志佳家的楼道规整了一下,打造成吴志佳修伞便民服务点。吴志佳还将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一个修伞工作室,靠窗一排柜子里,用不同的罐子分装了修伞的各种零件,以及整整齐齐的修理工具。 同期声
西直街社区党委书记
周铭:第二个便民服务点,这里的工作室是我们王老的为主,然后我们创建的美丽楼道便民服务点呢,是我们吴老主打的楼道里面的一个服务点。 两个便民服务点上演着义举接力,两位耄耋老人的爱心也吸引了同样是工程师出身的吕汉中。77岁的吕汉中,家住清潭三社区,在2018年的一次学雷锋活动中认识了王老和吴老,找到了“队伍”。 同期声
老党员
吕汉中(77岁):入党也几十年,1966年入的党。共产党把我送到上大学,那时候念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都有助学金。我们老了就是为大家服务,党培养了我们,我们应该为人民服务。 就这样,吕汉中有空就到“云伟党员工作室”帮忙修伞,修伞水平也日益提高。从长柄伞、伸缩伞、自动伞到反撑伞,找得到配件的就更换配件;找不到配件的,要么自己动手制作,要么就是从废旧物品中发掘。 同期声
老党员
王云伟(82岁):什么易拉罐,什么铁丝啊,还有圆珠笔啊,还有水笔,上面有一些零件可以用用的。近半年了我发现打火机有弹簧可以用的,天堂伞里面需要的,像打火机的弹簧一般可以修两把伞,圆珠笔弹簧的可以做2-3把,一长一短的。现在人家看到我们打火机就给我了。 天宁区前后北岸社区居民
顾祖久:如果没有零配件,还要自己做零配件,因为他没有进货渠道吧,配件都是自己做的。 不光如此,王云伟还把自己的修伞经验手绘成了一本《雨伞修理图册》,详细记录着雨伞各个部位的修理方法。 同期声
老党员
王云伟(82岁):刚开始原始的本子很厚的,但是时间的变化推移,有些东西不要了。就想着谁要学的话,这个本子给他可以学。一共17页包括一些工具都在上面,人家一看就明白,相当于看图识字。 同期声
老党员 王云伟(82岁):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口号。 西直街社区党委书记
周铭:他们坚持了十多年,就为我们的社区居民义务修伞,这个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所有的党员,包括我们年轻一辈学习的。 因为有着“惜物”的执念,因为掌握机械知识,他们有了为大家义务修伞的行动。都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三位老人用义举接力,给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语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们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不断发挥余热,他们的这份精神必然也会影响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