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夏粮面积2.6万亩 育秧推广优质品种

时间:2020-05-15 20:48:20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夏粮面积2.6万亩  育秧推广优质品种
面对今年2.6万亩的夏粮面积,我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超96%,农业机械化水平超92%。接着来看报道。
上午7:00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育种播种现场
现场:记者: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播种的是吗?这个是什么品种?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对 这个是我们武进 武字头 常规的 比较好吃的一个品种 叫2845  现在它已经经过了两天的浸种  我们马上要上生产线育制育秧 这个品种在我们武进市场上比较流行 老百姓也比较接受 一个它产量还是蛮好的 第二个的品质非常好
记者:它的产量有多少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这个产量在1300斤/亩-1400斤/亩
1986年的凃荣文从2013年扬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水稻的栽培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是农业上的“老把式”了。对他来说,现在就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老百姓包括大户大部分种子都是在我们这边买种子…我们的香软育和最近出来的武香粳968  都是非常受农民欢迎的高端软米 不仅产量高 而且品质非常好
现场:连线记者 施劼婧:经过流水线的播种之后 秧盘就放到我手边上 进行暗化  暗化了两天左右  就可以放到水泥地上就行摆盘   然后在经过18天左右 秧苗长到两叶一心的时候 就 可以入田 载插了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我们育秧浸种浸的时间一定要充分 因为这个涉及到种传病害的防治 这个很关键 第二个我们暗化时间不宜过长 也不宜过短 主要以苗出来为限  但根不能扎到下一盘…第三秧龄不能太长…适当的秧龄 载插有助于形成壮秧  打好丰产是高产优质的保障
由于轮作休耕,今年全区夏粮面积为2.6万亩,预计水稻种植面积为6万亩,仍是以“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围绕“稳定面积、稳定单产、提高品质”这一路线,大力推广优良食味的品种和硬盘微喷灌集中育秧。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绿肥一般在4月中下旬就开始翻耕了 为我们的水稻高产赢得了时间  一般我们休耕田块 …像育秧会提前10天左右 育秧之后10天左右  就开始施基肥  耙田 然后刚好10天左右,田耙好  然后我们的秧苗下田  刚好是一个完美的衔接
除了常规育种,水稻研究所的育种试验也在逐步进行,一个优秀的水稻品种能够推广使用,需要漫长的试验期。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良繁组负责人  凃荣文:再下个礼拜要把秧田做出来 我们有一千多个材料在这里面进行水育秧  …全靠人工来 因为我们的材料很少很珍贵…它要在几千个材料里面出那么十几个品种 相当不容易的  包括播种载插  收割都是人工 我们武进水稻是一个金字招牌

农机已到位:全程机械化水平超96%
下午1:00  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合作机库
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郭飞:我们日常保养维修早就做好了  在三四月份就开始在机械维修保养了  到现在全部已经整修好了 等着下田了
郭飞的合作社,今年流转土地1000多亩,现有社员68人,资产总额达500多万元,每年的夏忙季节,他不光忙着自己合作社的活,还为周边1580多户农户提供从翻土、插秧到除草、喷药、收割的一条龙机械化服务,可谓大大减轻了农户们的工作量。
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郭飞:5月20日左右就要开始插秧了…现在离不开机械化 没有机械化的话 干不了活了  现在越来越细化了 不光是机械化 每一样东西都比较细化 比如说插秧…插秧下去连肥 施肥也湿好了 包括可以除草 可以一次性成型 就是我机器上走一次 可以三个功能 就是连插秧施肥 除草
作为江苏省三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郭飞的合作社内建有1200㎡的机库,并拥有大中型拖拉机、烘干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等各类农业机械95台。目前我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超96%,农业机械化水平超92%。
常州市郭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郭飞:如果说我没有这些机械化的话 最起码要二三十个人  现在我一般来的话  …五六个人  六七个人就可以了…现在过来的人价钱最起码要比去年高10%到20%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