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新一批文保单位 黄天荡:光阴里的文化往事 |
时间:2020-03-30 20:31:13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在这春暖花开之时,还记得去年常州市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吗?我们生活连线栏目组继续邀您一起去打卡一些比较有故事的文保单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郑陆镇黄天荡村的北夏墅中学旧址和许式旧宅,在古迹中探寻这处老村的文学气息。 郑陆镇黄天荡村民
程焕平:黑板当时是木头的 但是解放以后 就把水泥泥上去的 原来是木头做的挂在上面的
这栋两层楼高的建筑就是原来的北夏墅初级中学,从1946年的春季开始修葺,到1947年9月份正式招生开学,虽然只花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但其中的困难却是现在所无法想象的。 郑陆镇黄天荡村民
陈焕平:我们学校当时建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资金问题 创办这个学校是由8个人创办了一个校董会 负责的人就到处去募捐 当时有600袋的救助面粉 我们村上的群众说
这个是不是可以变卖 变卖之后把这笔钱也来造房子 “芦花白迷迷 野鸭满天飞
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当时黄天荡村民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在1937年,黄天荡村被日本人烧了三千多间住宅,然而千疮百孔的现实窘境没有打垮黄天荡的村民,一群有识之士主动请缨,提倡通过教育改变贫困的现状。 郑陆镇黄天荡村民
陈焕平:当时之所以氛围这么高涨 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 因为他们都是发财人家 他能够念很多书 那么他就考虑到只有通过学文化 学知识 学科学
才能够改变我们黄天荡
一穷二白的面貌 原以为只是一时的满腔热血,没想到,恰恰是这所在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学校,用它苍老的生命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光和热。 郑陆镇黄天荡村民
陈焕平:学校创办以来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我们光是医生 现在在外面的有五十多个 有的都是专家 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五个 正司级干部有八个 院士有三个
还有其他的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 大概有二十几个
北夏墅中学当年的辉煌,陈焕平至今仍记忆犹新,但是历史的长河终究会慢慢洗刷掉这些陈旧的往事,北夏墅中学以前的牌匾也在改建中被推翻,旧址还在眼前,但一切已恍如隔世。 北夏墅中学已成旧址,但我们不得不感叹当初有识之士的先进文学思想,这其中有一位叫许伯清,是清代的秀才,也是三河口高山书院的院长,为黄天荡村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旧宅就在北夏墅中学旧址的附近,我们一起去看看。
离北夏墅中学旧址不到百米的地方,就是许宅,坐北朝南,是一座硬山造砖石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前三面环墙,筑有一口天井,形成独立院落,带有鲜明的老式建筑特色,但在房屋的第四代主人许武欣看来,却处处充满着创新。 许宅第四代主人
许武欣:翻掀沿廊,在清朝是挺时髦的,这样的做法也不容易做。这个檐叫三重檐,有三层椽子在里面,前面叫出檐小椽,当中也叫长椽,在里面,再到里面是弯椽
望砖,弯是楠木做起来的,楠木不容易变形
能够弯曲。这个厂叫十八大落地长厂,每一扇门都可以开启,采光通风。 这座许宅是许武欣的曾祖父许伯清建造的,从1894年到1899年,历时5年完成,原有房屋四进,从前到后一气呵成,四周围墙上的黄石,是从焦溪山上历经万难运输过来的,无论是房屋的用材还是规划都耗费了心力。 许宅第四代主人
许武欣:当时的情况在这个村上也是标志性建筑 因为它比较高大 那个时候是两丈三尺六是比较高的楼房 当时我们曾祖父可能有点钱 他是做的高山书院的山长 他又是宗师
现在叫律师 然后帮别人打官司 赚钱 还有他又做医生
做三样事情 许家为北夏墅殷实人家,后裔人丁兴旺,包括许武欣的儿子在内,这座保存尚好的建筑居住过五代人,对于许武欣来说,也是满载着旧时的回忆。 许宅第四代主人
许武欣:特别是在58年的时候 住了很多人 把它进行重新分隔 还有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又更进一步分隔 房子有一个小小的破坏 然后到文化大革命之后
到改革开放的时候
这个房子就是全部转到我的手里 因为这座旧宅缺少现代设备,许武欣住到35岁之后就没有再住了,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有着一股执念,希望旧宅还能恢复之前的人烟味。为此,他也学习了不少的建筑知识,实地查看了国内外不少的老房子,即便感到困难重重,但始终不想放弃。 许宅第四代主人
许武欣:这个房子我也做过方案 要住的舒服还是要进行改造 首先一个是要做的密封 保暖保冷这个要做好 但是做好这个不是容易的 因为我也70岁了
懂事的时候看到这个房子的样子我是一直记得的
所以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夏墅中学已成旧址,却桃李满天下,许氏旧宅难以改造,却无法抹去许氏五代人的兢兢业业。我们可以看到在烽火连天的那个时代里,一群有识之士用自己的思想熏陶出了一方人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