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爷爷”苏汉斌 |
时间:2019-12-31 21:06:21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15年,一位退休老教师,利用工地上丢弃的旧木料,精心制作出了1000多张手工板凳,送给“为人民服务”的人。下面,一起来认识这位退休后坚持和板凳打交道的“板凳爷爷”--苏汉斌。 声音来源: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我的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76岁,每天早上他都会骑着老式自行车,来到他最熟悉的木工房,也是在这里诞生了一张张各式各样的爱心板凳。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你都已经有一个了,还要让学生再给你买一个 板凳爷爷 苏汉斌:这个拉木头来的快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这个真弄到手真的不得了 板凳爷爷
苏汉斌:我就是用的时候小心点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我理解你的心情,你要理解我们的心情,不只是我的心情 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就是我的爷爷苏汉斌,这间废弃已久的教室就是他的“木工房”。其实,一开始,我们家是全员反对爷爷的这份“板凳事业”的。几年前,爷爷因为肠癌动过手术,之后身上一直有挂袋。可是闲不下来的爷爷,经常会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为人民服务,他经常强调的就是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 板凳爷爷
苏汉斌: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应该要坚持,我们过去无数革命先烈,革命所取得的成功,他们都是在实践中坚持的,把自己个人的利益什么都不顾,否则我们今天哪来这样的幸福生活呢, 正是这份执着而又无私的精神,最后让我们全家妥协了。起初,常常有人会好奇,一名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怎么会木工的手艺活呢?这还得从我爷爷教师生涯的开头说起。1963年,爷爷从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农四师64团可克达拉农场做老师。之后,爷爷担任64团三中的校长。虽说是校长,但更像是总务。 板凳爷爷
苏汉斌: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我就跟着木工学手艺,到了寒暑假就修理课桌椅,能省一点是一点。 爷爷做板凳的手艺,就是那时从做修理工开始的。之后,爷爷调回武进工作,尽管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但修理课桌椅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2004年,爷爷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后,就一直住在湖塘。那几年,恰逢湖塘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拆迁工地上旧木料随处丢弃,爷爷看见了觉得太可惜,于是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让这些木料变废为宝。 板凳爷爷
苏汉斌:本来应该都要这么厚的木板来做板凳,但是没有那么多厚的板凳,怎么办?在这个上面加一块,加了以后,然后再在这个上面划线,划了线以后,再打眼,从这里一直到这里,那么一张板凳就成功了,否则没有那么多的料,就是在废料上再用废料,充分利用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我们家的家风是我爷爷定的,他一直以来强调的是艰苦奋斗,他是那种能用就不丢的人,家里包括一些电器什么的,在我印象里面他能修,一般来说他都会修那些东西,只要能用他绝对不会把它丢掉 爷爷常说,制作板凳和教书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处,只要善于发现每件事物的闪光点,每一块被丢弃的木板,都能发挥它的价值。 板凳爷爷
苏汉斌:当老师他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真正好的老师,他找不到哪一个学生身上没有长处,他都有长处,这样他才能对老师的事业爱护,忠诚这个事业。所以我不嫌弃哪一个学生,我这个做凳子因材施用,对学生来说,因材施教。 刚开始捡废木料做小板凳的时候,偶尔也有人会在一旁指指点点看“热闹”,认为爷爷做的这个事情和他退休教师的身份不搭,但是爷爷并不在意,在家敲敲打打,乐在其中。 板凳爷爷
苏汉斌:认为苏老师这种人,真的是大傻瓜,思想要那么好干什么呢?有些人他不理解,我们那一代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做好的小板凳,爷爷都会一张张送出去。渐渐地,人们似乎明白了他的苦心。有人主动将家里闲置的破家具送来,有人看到哪里有废木料会特意捡来送给他。 现场画面:壮文兴:苏老师 记者:师傅,你这个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呀? 壮文兴:木料,做板凳的木料,这个都是好木料,不送过来也是浪费,(搬木料的现场画面过渡)他这个人做公益很好,他做了不挣钱,送给人家。。。苏老师挺好的 板凳爷爷
苏汉斌:他能把这个料送过来,说明他也是认为这个木料是不能浪费的,浪费了太可惜,他的看法和我相同,所以他才会这样做。。老张,谢谢你啊!
壮文兴:不要谢,不要谢。这个叫废物利用, 板凳爷爷
苏汉斌:那你走好啊, 壮文兴:好好好 慢慢地,家人也不再反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爷爷的学生给他送来做木工活的机器,我也给爷爷添置了一些新装备。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因为木头不像是泡沫或者塑料那么好戳下去,然后这个的话可以省很多力气,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爷爷也是需要的 记者:看得出来,对爷爷也很用心,很有孝心啊! 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我在爷爷奶奶身上花钱,可愿意了 退休至今,爷爷送出的板凳已有一千余张,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规矩,只送给“为人民服务的人”。社工、保洁员、城管队员……都是他送板凳的对象。 新市民:我们是在这里一起种菜认识的,认识好长时间了,我跑到这里来看他做板凳,他还特意送了我一个凳子,他种的菜长了,经常还送给人家吃,蛮好的 板凳爷爷
苏汉斌:这些人在我们江苏劳动,付出体力劳动,他们是搞的社会建设,这些人是诚信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他们是劳动第一线的人,真正创造世界的美。 有一次,租住在爷爷小区车库的保安何叔叔找了过来,想请他做一张摆东西的桌子。爷爷二话不说,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量身打造了一张长桌。 新市民
何贵义:苏老师,他没事经常在家做好事,做凳子做台子,当时我正好缺一个台子,就想苏老师帮我做一个切切菜摆摆东西都行的。。这个桌子还蛮实用的 板凳爷爷
苏汉斌:他从安徽到这个地方在这里打工,我的想法是什么呢,他这个人为人处世也好,两个人就这样产生了感情,相互帮助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我们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样做,能使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声音来源:苏汉斌的孙女
苏颖颖:这就是我的爷爷,平凡而不平庸,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作为家人,我们希望他以此为爱好,老有所乐,但更重要的是,适可而止注意身体,爷爷一直是我们家中的骄傲 一位老教师,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黑白教育年代走来,种得桃李满天下。如今,讲台已远,一张张方正的板凳,成了他手中新的“黑板和粉笔”,也藏着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