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新一批文保单位 孟河古城墙:聆听守护的回声 |
时间:2019-12-12 21:50:26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打卡新一批文保单位
孟河古城墙:聆听守护的回声 时间的长河悠远无尽,淌过了千万个日夜,记下了一个又一个传说。历史的脚步踏出了精彩的印记,串联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彩。近日,随着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我们《生活连线》栏目组特别梳理了一些有着具有故事性的文保单位,邀您一起去感受下历史的味道。今天打卡的文保单位是常州新北区的孟河古城墙遗址。 新北区孟河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使其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也因此留存了诸多富有军事意义的遗址、遗迹。 【上午8:00
孟河镇古城墙遗址】 斑驳的大门,带锈的门环,推门的吱呀声,无不诉说着这是一间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宅,73岁的孟河人郭海德退休后负责看顾市文保单位费伯雄故居,对于他来说,这不但是退休后的闲差,同样也是忆往昔的悠然时光,因为紧挨着费伯雄故居的就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孟河古城墙遗址。 郭海德:这张图可以说明我们古孟城的这个城的整个结构情况。 记者: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是哪一块呢? 郭海德:现在我们的位置就在这个地方
这城墙呢 是遗留下来的一个夯土,因为砖全部扒掉了,在2008年的时候
发现这一段古城墙的遗址,这样就提出修复,先把这一段修复出来,这样呢,就把它修复了个一段,但是规模呢,已经缩小了 孟河古城墙建于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由御史孙翊奉旨修建,全城共设五个城门,原城墙高二丈有余,周长六百七十丈,约四华里之多,依孟河而筑城堡。斑驳的树影倒挂在青黛色的城砖上,原始的古城墙在1958年被拆毁,当时仅留下大南门附近100余平方米的遗迹土墩。现年83岁的郭重威是郭海德的亲哥哥,面对如今这断壁残垣,郭重威老人至今仍有些惭愧。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我那时候上学。孟河开始拆城墙了。把这个城砖送到常州去砌高炉。我也参加拆了…那时候有任务的,一个人一定要拆100块城砖…第二天呢,还亲自找部小车,送到市里去
心情就更加沉重了 看看这个破败的城墙,再看一看自己推的砖头,有一种,等于自己亲手在犯罪的感觉 我就想了今后这样子
对下一代还有什么交代呢?这个传承了这么多年了,有500多年历史的城墙就这么毁掉了。 拆毁城墙时的沉痛,让郭重威工作后就积极投入到古城墙的修复中。2009年,一段长约25米,宽15米,高2米的城墙在遗址基础上被重新建起,南门“定常门”得以恢复。 现场
郭海德:这是定常门
…从嘉靖三十三年到嘉靖三十七年,把孟河城做好之后呢,倭寇经常从我们这条河侵犯我们常州,那么从长江过来,没有其它关卡,只有我们孟河这个城…所以定常门的意思,就是说常州要安定,守好孟河城
我们孟河呢,从古到今都是军事要塞 郭氏兄弟对家乡的古城墙之所以
“爱得深沉”,也因为他们的爷爷曾为孟河城的最后一任都司,镇守过这定常门。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明朝的时候呢倭寇猖狂,他不仅在沿海抢劫,还进入长江,进入长江以后还进入内地,因此呢,我们这条孟河是直通长江的必经水道…所以就成了倭寇进入内地的一个通道。 一直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的哥哥郭重威,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著有《孟河镇史话》,对于家乡的历史他可谓了如指掌,在他的口述中,一幅历史长卷拉开了帷幕。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这条河开在公元前495年,是吴王夫差,为了到北方去打齐国。他要从苏州运兵进入常州,到北方去打仗。因此这条河呢,在开挖的时候它就是一条军事河,这条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军事战斗
记录下了春秋战国时的灾难和历史。 自南向北穿城而过的老孟河在几千年前就奠定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地位,也成了后人不停得在此建立军事要塞的原因。汉文帝时期,孟河两旁的村庄成了最初的“军事基地”,延至魏晋南北朝时,萧氏家族的到来。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在这里走出了齐梁两个朝代的15个皇帝。因此这里就成为齐梁的军事大本营,这里建了练兵场,借了马池,建了烽火台,使这里成了长江江防的要地…到了唐朝…因为运河水位差,要达到18米,常州是7米,孟河是4米,所以水位决定了它漕运必须从这里出长江到北方去
这样子为了保护漕运
这里就更加要设防了。 明初,倭寇大量入侵,沿长江逆流而上,为抗倭,孟河古城墙建成。【恢复模型】古城墙除有五个城门外,在城墙上还建有碉堡,有两个水关,水关上设有管制船只进出的关卡,城四周挖有护城河,城门口设有吊桥,明军和后来的清军曾利用这个城墙多次打败了入侵倭寇,保护了一方平安。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明朝就建成了城呢,就设立官府衙门了,就建了督师府,建立了一个孟河营,这个孟河营有1300个兵,
有60条船,350匹马…我听我们祖先说,有一次打我们就是故意全城歇灯 让倭寇的船进城了,进了城之后把南北的水关一关 然后倭寇就跑不出去了 关门打倭寇 …
所以这都是城墙的功劳 历史的齿轮划过了千百个春秋,留下的是古城墙守护的故事,在郭重威看来,恢复古城墙意义深远。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郭重威:今后有了条件的孟河镇还会想恢复一段城墙 可以缅怀历史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一个国家走向一个特定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由各个地方重大事件所串联起来的,所以这一个个事件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脚印
这个脚印连起来就成为一个道路 这个脚印也就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中国人民的伟大。 从孟河的古城墙遗迹中,我们可以聆听到守护的回声,可以触摸到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情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见证。城墙会斑驳、记忆会褪色、故事亦会增减,但存在过的真实却永远不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