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的古稀老人 |
时间:2019-12-09 20:32:03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舞龙俗称调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遥观镇遥观村就有这么一支舞龙队,每逢喜庆节日,都会“登台表演”,舞龙队的老人们平均年龄高达73岁,这是怎样的一群老人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 (表演现场) 刘国兴,遥观村舞龙队队长,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1997年,村干部和他商量,让他组织村里人学舞龙,刘国兴便带着队员去苏州、无锡拜师学艺,再买回录像带、书籍等资料,照着学,刚接触龙,要补练身体素质,刘国兴说,他的手脚都因此受过伤,最严重一次,脚趾还骨折过。 遥观村舞龙队队长
刘国兴:全在干活的,白天没有功夫,学了48个晚上,两个白天 刘国兴舞的是第二节,把龙头和龙身舞得连贯起来,关键就在这第二节,通过舞龙者的人体运动和姿态变化来表演龙的穿、游、腾、翻、滚、盘、跳、戏等高难度动作和组图造型,10分钟时间里,能完成蛟龙出海、大横八字、四人组合、龙脱衣等30多个套路。 遥观村舞龙队队长
刘国兴:2004年去淮安是两个三等奖,一个二等奖,当时两套动作,2006年在武进区的舞龙大赛拿了一个特等奖 这支仍十分活跃的舞龙队平均年龄已经高达73岁,最大的75岁。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年龄问题,如今,这支队伍已无法参加公开赛,但是,他们的舞龙活动从来没有停止。
遥观村舞龙队队长 刘国兴:我一不舞龙一停下来,舞龙队就瘫痪了,没有人会弄了 龙的传人
成长的遥观初中舞龙队 时光的洪流,一直侵袭着传统文化,那些曾经流行的熟悉的东西,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舞龙作为遥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难道也要在岁月的长河里慢慢湮没?继续来看报道。 遥观镇遥观村党总支书记
刘华伟:包括企业也去进行走访,对接是不是有人可以参加?把遥观村舞龙队传承下去,也没有好的人选 就在一筹莫展时,经人牵线搭桥,去年下半年,刘华伟认识了遥观初级中学的校长,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遥观初级中学舞龙队成立了。 遥观初级中学副校长
刘亚勤:
因为我们学校本身也是建设上善校园文化,其中就包括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这些孩子有义务要把这种东西传承下去,一开始招募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后来经过身体素质、反应等等各方面的选择,最后确定下来有15个人左右,构成一支队伍,其中10个人是舞龙的,5个人是备用的 (换衣服现场) 遥观初级中学副校长
刘亚勤:以前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一支队伍,初二年级的,现在新的初一来了之后,我们又成立了一支队伍,所以现在是两支队伍两条龙 舞龙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所以,平时上课期间无法练习,于是学校把训练时间定在了每周六下午。 遥观初级中学副校长
刘亚勤:因为考虑到舞龙的技巧比较高,所以后来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时间和下午的大课间时间(也训练),原先舞龙队的师傅会过来指导,因为敲锣打鼓,有些孩子上手比较慢,所以我们还招募了一些老师,让老师也多一点兴致跟孩子一起玩 所以,当其他同学在尽情玩耍时,这群“龙的传人”肩扛蛟龙,不断地重复练习叠龙、靠背等技巧。 (训练现场) 遥观村舞龙队队长
刘国兴:稍微慢一点,稍微放平一点···不好让它停,一停这个龙也就停了,不是一直摇,你站在这里看,来一下···龙头喊出来,就带着一个个出来,出来他的手里也不能停,你看我不停的 因为舞龙是一个整体,一个人请假,整个队都练习不了,所以大家平时有一点小伤,都不敢请假。 遥观初级中学舞龙队队员
李凌晨:因为这个舞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凭着兴趣想来,靠团队合作,然后动作连贯起来特别好看 遥观初级中学舞龙队队员
崔玖城:像这种平常都是很常见的一些社团,这个比较特别一点,不仅跟大家在一起增加一下友谊,还能锻炼身体,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对传承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学校一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启蒙职责。 遥观初级中学副校长
刘亚勤:有的孩子很小,从小喜欢传统文化,那么长大以后,他们就自觉不自觉的把这个传承当作自己的义务,他们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下一代,然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让历史绽放光彩,绽放魅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