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归侨侨眷》刘华生:让邮票为祖国走向世界打开一扇门 |
时间:2019-11-05 21:01:38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为了广泛地宣传邮政在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每年的10月9日被定为“万国邮政联盟日”,成立于1874年,当时中国比较落后,曾一度被拒之门外,那么中国是如何在邮政联合国占有一席之地的?下面就让侨眷刘华生为我们讲述这其中的故事。 刘华生: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大会开幕式照的,中国组委会的一些负责人这是江泽民主席
吴邦国副总理,包括我也在秘书处工作,这是1999年8月23号拍照的 刘华生今年84岁,回忆起40多年的国际邮政职业生涯,感受颇深。70年代,他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外事司工作,第一年到瑞士参加邮政联合国的会议时,发现世界根本不了解中国。 刘华生:70年代我到瑞士去参加会议的时候,人家都认为我是日本人,都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人
从中国北京来的,那个时候他们见到的中国人很稀奇。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影响在国际上是没有多少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讲,8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总理到东南亚去走了一圈,西方的报纸上都没有消息。 刘华生作为中国第一个派到万国邮联组织工作的人,他深深觉得,中国要想走向世界,举办万国邮联大会是最好的机会,考虑到每五年才举办一次,所以1994年便提出了申请,一开始并未被认可,直到荷兰放弃承办1999年第22届邮联大会时,刘华生抓住了这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刘华生:我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就通过邮政部,外交部到国务院,结果三天国务院就同意了。1994年汉城大会以后,我就开始筹备工作,1996年就成立中国组委会,政府很重视这次会议,组委会名誉主席是江泽民,当时的国家主席。组委会的主任是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 第22届万国联盟大会的顺利举行,也是联合国专门机构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全权代表大会,不仅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还让世界目睹了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深深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刘华生:70年代遇不到中国人,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就看到比较多一点的中国人,90年代去瑞士去的时候,到处是中国人,说明我们国家的影响,地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正好是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20周年,刘华生刚去北京参加完交流纪念会,看到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华生很欣慰。 刘华生:北京大会到今天为止空绝前后,当时好多没建交的国家都去了…… 如今,看着祖国日益强大,刘华生夫妇深有体会,贫穷落后就会挨打,只有翻身做主,才能主宰命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