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刘国庆: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
时间:2019-10-30 20:31:26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生在铁路边,念书在铁路技校,上班在戚机厂,从痴迷火车的少年到成为内燃机车龙头企业的一员,风风雨雨70年,他见证了共和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贡献,这位共和国同龄人,也被大伙称为“跑在时间前面的人”。一起来认识他。 现场:刘国庆拉二胡画面 他叫刘国庆,出生于1949年()月,正逢新中国成立,所以父母给他取名“国庆”。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铁路边上,我父亲是一个老铁路工人,我父亲一九三几年就进厂了,在厂里干那个机车验收我看了,非常的羡慕,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铁路工人。 1969年,刘国庆从当时的铁道部戚墅堰半工半读技术学校毕业后,如愿成为了戚机厂柴油机车间的一名工人。那个年代,研发内燃机车,是这个常州大型工厂的一个“重头戏”。进厂后,刘国庆除了努力工作外,由于从初中开始就喜欢拉胡琴,写美术字,他在工会的组织下四处参加慰问演出,厂里的大字标语、黑板报也总是请他去写去画。所以,从进厂的第一年起,他年年都是双料“先进”,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到了戚机厂以后感到特别高兴,那个时候年纪轻嘛 力气又大,而且我的人又长得高,我进厂的时候一米八的
那时候人块头也好,也喜欢拉拉二胡写写字,我什么东西都喜欢,我爱好的比较广泛,而且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刘国庆一米八的大个,绝对是干活的好身板。不过回忆起当年工作时有一件事让他至今难忘,1981年厂里来了一名技校生,工作量突然超过他获得了全厂第一。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他的工作超过了我,一年干了两年零三个月的工作量。他被评为常州市的劳动模范,这件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我觉得我没有比别人家少什么东西,而且我技术又好,而且呢力气又大,一定要超过他。 当时年轻气盛的刘国庆哪里允许自己落后于别人,他冷静分析后发现影响自己工作主要是参加的社会活动比较多,于是他默默下了一个决定,那些活动都尽量在业余时间完成,自己加班把落下的工作补上,终于在第二年又重新夺回了全厂工作量第一!1985年,刘国庆还被厂里派到日本学习36天,看到日本的自动加工车间,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20几台加工中心里面没有一个人操作 都是机械手 都是计算机控制
那个时候我一看触动很大。 从日本学习归来后,刘国庆由缸套班调至缸头班,厂里从日本进口的缸头加工中心,由他来负责。刘国庆对这套先进的工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在原有基础上大胆革新,改进刀、夹具等30余项,提高功效8倍多。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一把缸头的喷油嘴控的铰刀利用率非常低。因为一把绞刀实际加工只能加工13到14次缸头那把铰刀就没用了。所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考虑了它的加工原理,就自己把一把报废的进口的加工的印子合金的铰刀呢,经过了自己摸索以后,再继续加工,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改成铣刀以后,连续加工了3000多个缸头都没有坏 1987年,刘国庆原先工作的缸套班因为没了这位老班长带头,生产业绩总是上不去,厂里派他重新回去带领这个缸套班,但缸头班那边每月100只缸头的加工活仍旧不让放,因为只有他做得好。就这样,刘国庆一人兼两工,白天在缸套班带领大家干活,晚上到缸头班继续加工零件,整整大半年时间,每天晚上12点下班,早晨6点已经到厂工作。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我女儿那个时候我不去管她。我有一样事情是我做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自动铅笔,我回来不管到多晚,我都会帮她把笔削好,把它放在铅笔盒子里。 为了不影响刘国庆休息,他的爱人专门为他弄了一个房间,每天烧好早饭等着,那一年,刘国庆一年完成了4年的工作量,他也因此被大伙称赞为“跑在时间前面的人”。1989年,40岁的刘国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刘国庆工友
潘晓松:他的工时累计、任务量累计到几年以后的任务都可以完成。这个当时在我们同事之间可以说是广为流传而且大家都觉得很惊奇,而且就是有什么困难的话都会去找他,都说劳模一出手,啥事都能有。我觉得就是他的热爱和严谨,这个方面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今,退休在家的刘国庆,终于不用“跑在时间前面”了。他依旧喜欢拉胡琴,一手好字也有用武之地,常常为他加入的民间乐队手抄琴谱,他手写的谱子,大家都说就像印出来的一样精致。而为铁路事业贡献青春的刘国庆,最欣喜的就是见证了我们国家铁路的迅猛发展,祖国的日益强盛。 共和国同龄人
刘国庆:原来我们这些铁路工厂、铁路建设有点拖我们工业经济的后腿,现在我们的铁路运输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现在有那个复兴号出来。我觉得非常光荣和自豪,作为一个铁路工人,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祝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我们的全国人民永远幸福美满。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刘国庆用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践行了这句话。在戚机厂和火车发动机打交道的四十年里,他亲眼见证了戚机厂的做大做强,见证了常州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共和国铁路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