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凤娟:锡剧赞祖国 奋斗写芳华 |
时间:2019-10-21 20:52:09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70年峥嵘岁月,70年沧海桑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与共和国同龄,与共和国同行。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身上满载着与祖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代印记。《共和国同龄人》今天来到洛阳,听锡剧迷瞿凤娟讲一讲她如何与祖国共芳华。 9月25日晚上7点,洛阳镇友谊村一片欢快景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友谊戏迷协会成立一周年文化惠民展演即将热闹开锣。70岁的瞿凤娟在后台紧张准备着,开场第一个节目《歌唱新时代》由她担当主角。 一段现场 “新时代,续前程,初心不改;领航人,指航向,继往开来”。《歌唱新时代》歌词激情澎湃,而且还别出心裁地将快板穿插其间,瞿凤娟的三位孙辈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神舟飞船等一项项伟大的壮举娓娓道来。 快板现场 1949年8月30日,瞿凤娟出生在戴溪的一个农民家庭。朴实的父母利用村庄隐蔽的优势,冒险为新四军战士提供联络和保护。在父母的影响下,50年代初,瞿凤娟的两个兄长先后参军,只有她一人陪着父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土地情结也深深铭刻在她的血液之中。 共和国同龄人
瞿凤娟:礼嘉初中我还没有上完。我们村上是地多人少,我们才二十几个人,我们要种139亩地。种地才有收入,地里有山芋、土豆、南瓜这些,田里总归是稻子麦子了。 物质匮乏,靠天吃饭的农家生活很是清贫,但瞿凤娟有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朴素的价值观,珍惜土地、珍惜收获。20岁嫁到洛阳蒋家头之后,瞿凤娟依旧种田养猪,经营着自己的小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洛阳的时候,30多岁的瞿凤娟也打开了新视野。 共和国同龄人
瞿凤娟:我脑子还是挺灵活的,养猪养鸭子啊,搞副业啊,卖卖小生意呀,慢慢蚕豆绿豆啊这些小本经营呀,也可以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我自己养珍珠,那时候好像一共赚了五六千块钱。 洛阳珍珠,曾经是这个武进东南部的小镇最辉煌的名片之一,最盛时瞿凤娟也承包了2亩河塘。接下来的10年,她辗转于当地毛纺厂、塑料厂,做起了销售,逐渐接触到正在兴起的市场经济。1998年,49岁,年近半百的瞿凤娟决心和丈夫一起创业。 共和国同龄人
瞿凤娟:我们创业很艰苦的,去买一个破车头,再到其它废铁上面去买一个车身,回来自己修修拆拆,这套技术还是有的,就搞成一个车,我们两个人就靠着这个车,接点小生意在家做做。 靠着借来的钱,他们盖起了厂房,“兴达五金厂”从生产摩托车配件逐步发展到各类机械配件。白手起家到女企业家,瞿凤娟靠的是拼搏、踏实和诚信,而她更感谢时代赋予,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列车,靠着家乡政府和百姓的支持,这才有了今天好日子。如今,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但瞿凤娟依然常常下车间做一线,还不忘她的田地和鸡鸭鹅。 现场 都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日益丰富,对于几乎将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在家庭和事业的瞿凤娟来说,她也在含饴弄孙之余,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瞿凤娟的儿媳妇:因为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以前没有这个机会是发展业余爱好的,到了现在有这个机会她自己乐在其中,我们也很为她感到高兴。 武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的发源地之一,锡剧也是武进目前唯一的地方剧种。为促进锡剧传承保护与发展,我区在大力推进锡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去年还启动定向培养计划,委托江苏省戏剧学校培养一批锡剧表演专业学生。由政府主办,两年一届的锡剧节今年已经是第五届,这十年间的大力推广,也让我们的传统在武进大地耀耀生辉。 洛阳镇友谊戏迷协会会长
章志刚:武进锡剧团的经典节目,我每场都去看的,也组织我们的戏迷去看,还有到兄弟戏迷协会比如礼嘉戏迷协会,都去交流学习,组织这样的活动经常出去。 共和国同龄人
瞿凤娟:怀着激动的心情来看戏主要是干什么的?今天的节目都是《半条棉被》这样很感动人心的锡剧。我们看了也能学到一点,也能在我们的戏迷协会,带着他们有一定的进步。 2018年,瞿凤娟加入洛阳友谊戏迷协会,热心支持、参加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之余,她也常去武进城区的大剧院里看戏,向武进锡剧团的名角、老师们请教。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她自己也70岁了,因此萌生了以自己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感悟,创作一出锡剧节目的想法。 瞿凤娟的儿媳妇:我婆婆的孙女婿叫陆文昌。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专门排一个节目,他们选了这个歌唱新时代,然后中间准备一段快板,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写一段的词,陆文昌因为很擅长这个,就欣然接受了,就有了中间的这么一段。 历时几个月,瞿凤娟先自己写底稿,又请儿媳、孙女婿润色,最后邀请武进锡剧团的作曲家郑建中作曲,并由锡剧团乐队录制伴奏,锡歌《歌唱新中国》就此应运而生。七十载扎根家乡土地,与新中国一起过生日,瞿凤娟的心中充满感恩与幸福,这一切都被唱进了当晚的歌声中。 一段现场 共和国同龄人
瞿凤娟:感激伟大的祖国,感激感恩共产党,感恩国家的领导嘛。越来越希望她走上新时代,像我们锡剧唱的一样:不管狂风细雨满天,我们是巍然屹立站起来。 革命家庭出生,田间地头长成;牢抓致富机会,辛勤开创产业;大步迈进新时代,歌唱祖国谱新曲。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和国同龄人,他们下乡插队、返城务工,他们自主创业、下海经商,他们经历了风雨坎坷,锻炼了坚强意志,伴随着祖国走过了蹉跎岁月,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也越来越精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