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杨新成:退而不休 深耕美食 |
时间:2019-10-12 20:20:48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陪伴共和国一起成长,是时代巨变的见证者。系列报道《共和国同龄人》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礼嘉的杨新成。 现场
青果巷某食品店负责人:这是椰丝红豆的、芝麻的、玫瑰的。 杨新成:品种蛮多的。 青果巷某食品店负责人:这是小麦叶打的,像我们焦溪这边,东边都是小麦叶打的,不是艾草做的。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我们常州人都喜欢吃甜,不管是我们的芝麻糖、梨膏糖、大麻糕还是萝卜干,香甜脆嫩就是四大特点,也离不开这么一个甜。 杨新成对常州美食如数家珍,2016年,退休多年的杨新成,受邀参与编撰《常州名吃》系列丛书。 1949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杨新成出生在上海,1956年跟随母亲回到武进礼嘉,66年初中毕业后,进入礼嘉公社建东大队当了一名材料员,后来兼职协助开展团支部工作,工作之余开始写稿。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1972年的一天)夜里面特大暴雨,我们生产队里面,当时的仓库,面临要倒塌的危险,村民们不顾生命安全,抢救集体的粮食。第二天我就把当时的情况,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寄给当时的武进县人民广播站,几天之后播送了这篇稿子。 这次报道的成功,让杨新成与新闻结缘,1982年,他被工作调动到了县广播站当专职报道员。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鼓舞了我这个年轻人,从这篇稿子之后,我就把当地的好人好事,就是写成稿子寄给武进县人民广播站,开始了我的新闻生涯。江苏省以前有个《服务导报》,还有一个《每日桥报》,都派我担任驻常州记者站的新闻部主任,我几十年来写了几千篇的新闻报道。 现场
兰陵冬神梨膏糖厂厂长
王胜利:一共我们有罗汉果、枇杷膏、还有胖大海、薄荷总之有13种中草药。 2009年杨新成退休,告别了新闻事业,开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我走访了200多家食品企业,对我们常州的食品行业,有深层次的了解:我们常州的大麻糕、常州的芝麻糖、常州的梨膏糖,有名气的。这个吃的东西,我都进行了整理、进行了挖掘,并且我发现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批老字号的单位。 除了编纂成书,帮助一些产品申请非遗项目以外,杨新成还积极下乡,寻找深耕于田间地头的美食。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金坛的湖里面、溧阳的山区,我专门有个驾驶员,帮我开车到深山老林,去挖掘这种传统的产品,像溧阳的板栗、金坛建昌的红香芋,还有溧阳的扎肝、乌米饭、风鹅等等,挖掘创新,使他们的生意不断在扩大,这些产品销到全国、销到国外去了,所以我感觉到我这个工作呢,很有意义。 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杨新村对于祖国70年的交通发展尤为赞叹。 同期声
共和国同龄人
杨新成:从改革开放之后,看到了我们国家发展很快,比如说我的老家礼嘉公社的建东大队,当时很贫穷,没有一条好的路,像现在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就是省道、国道都穿城而过,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交通也发达了,这是我亲眼经历的我们伟大祖国的变化。接下来我还要编 杨老先生负责编纂的第二本《常州名吃》已经完成收集,即将进入采访、写作了。这是他的新征程,相信我们的祖国也将以70年发展为积淀,腾飞得更加高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