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育种:“从零摸索”到“香遍全国” |
时间:2019-10-09 20:30:13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各行各业都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祖国庆生。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就用水稻栽种的方式,描绘出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的标语。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镜头穿越这壮观的景象,去看一看武进育种专家们的奋斗一生。 【航拍画面:不同颜色水稻组成的标语】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
徐晓杰: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所以我们这个口号就是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这个是我们自己设计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稻子 当时栽的时候就是分开栽
每个点颜色不一样 所以从上面拍下去很好看 五颜六色的水稻,组成了壮丽的语言,祝福祖国母亲。有一句俗语叫
“扬州麦子武进稻”,在“鱼米之乡”的江南,武进的水稻可谓赫赫有名,而武进水稻之所以有如今这样的成就,与我们一直奋斗在基层的农业专家们分不开。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
徐晓杰:我们的水稻育种也是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了 我们解放初期 水稻产量只有五六百斤 现在到一千三百斤(左右) 增产主要靠粮种创新 不断的育新品种
水稻育种专家 羌涵孚:水稻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第1个水稻大国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坚持是以农立国的 但是由于过去的政治落后 政治保守 闭关锁国
当日本已经开始杂交育种 而我们中国还在大面积的饿肚子 我想想我们这个水稻王国 也有点志气 特别是经过农大的培训 我们自己给农大培训 经过培训之后
更坚定了我在水稻上面要做点事情的想法 现年82岁的羌涵孚清晰地记得自己是为何要进行水稻杂交研究的,而为了这个目的,他努力了一生,奋斗了一辈子。虽然现如今已经头发斑白,可老人那份儿初心依旧还在。 水稻育种专家
羌涵孚:那个时候开始育种连个杂交的方法都没有 从头探索 所以到现在为止 我们在杂交技术上 还是领先的 在1958年我们就办了农训班
别人都没办就我们办了 就是因为农训班的结构
武进出了全国一个响当当的育种 1962年武进人自主育成了武农早品种,并且推广了几百万亩。1975年,培育成功了“武粳1号”,并陆续培育出武复粳系列、复虹糯等水稻品种。80年代又育成了更优良的品种武运粳3号,90年代育成了武运粳7号,不断研究出新,不断推广,武进的水稻不但产量成倍增长,也走向了全国。 水稻育种专家
钮中一:这几个大品种 奠定了我们武进水稻育种的基础 种植面积也比较大 在周边省市包括安徽 浙江 上海
河南都有我们武运的品种 1977年,钮中一正式踏上水稻育种工作,34年中,他好似一只候鸟,每年12月从武进飞赴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育种”。现如今的他即使因为帕金森,双手颤抖不已,仍坚持呆在田间地头。 水稻育种专家
钮中一:为人民服务 既要有农民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更要有一个科学创新的精神 特别是我们搞水稻育种 是农业科研创新中很重要的一块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既要有我们的经验传下 更要有创新意识 向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努力
相信他们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1993年,钮老育成的武香粳9号成为农业部首批跨越计划品种;1995年,他育成的武运粳7号,将较强的抗病抗倒和优良的稻米品质集于一体,之后,该品种水稻在1999年突破了1000万亩种植面积,成为江苏水稻里程碑式的品种;2007年的武运粳21号突破了武字头品种不抗条纹叶枯病的瓶颈,成为淮北地区新一轮主栽品种。2011年,他培育的武运粳24号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淡入淡出】 【颁奖现场】 今年9月24日,1946年出生的育种专家江祺祥拿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纪念章,而这枚纪念章,是为了表彰他在水稻育种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水稻育种专家
江祺祥:全是有党和政府的支持 党和政府的关怀才能走到今天…老了还拿了个纪念奖 政府没有把我们忘 夕阳时光再努力
再为百姓添把粮 在江祺祥几十年的水稻研究生涯中,他育成的“武育粳”系列水稻新品种、新品系有十余个,在省内外累计推广近2亿亩,其中的“武育粳3号”被誉为世界十大粳稻品种之一,也是中国粳稻史上种植时间最长的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稻育种专家
江祺祥:我培育这个品种的时候 讲实在话 我们住的跟实验室的条件是非常非常差的 那时候我没有办公室 住的是草房 落雨外面下大雨 里面下小雨
就是大晴天里面的青毛要齐胸那么高 那个时候干的也比较苦
经济条件比较差 就在这么差的条件下,江祺祥培育出了“武育粳3号”,也真实反映出武进育种专家们能吃苦、肯钻研的形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江祺祥切身的感受到了国家对科技农业的支持,感受到了祖国的进步和强大。 水稻育种专家
江祺祥:从产量水平品质水平的要求 是越来越高 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的手段也应该是越来越先进 应该说除了我们的田间育种之外我们还要考虑生物 育种分子育种基因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等等 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攻克…我是一个农民出身 从农村来的 农村来的人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果 能够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条件 全是和党和政府的支持
党和政府的关怀才能走到今天 水稻育种专家 钮中一:要向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我们水稻品种的贡献…水稻生产 农民种植之后能够增加效益 不断传承下去
为我们武进水稻育种作出新的贡献 水稻育种专家 羌涵孚:把根 页 茎 花 果实 连串起来 这就是文明的历史 这就是科学的历史…给我们后人
特别是一些科学研究的规律
给我们后人有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羌老斑白的头发间,钮老颤抖的双手中,在江祺祥满载荣誉的纪念章里,在三位老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进稻米香满南北,走遍中国。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造福一个民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武进水稻蓬勃发展。这是武进水稻的70年,更是新中国的70年。相信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武进水稻研究所的人员将会继续改革创新,不断孕育水稻新品种,向祖国人民交出更好的答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