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一步难一步佳 潘全英和她的手工重阳糕

时间:2019-09-27 20:40:58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于“高”谐音,寓意生活水平步步高升。家住南夏墅街道的潘全英手工制作重阳糕三十多年了,这两天也陆续忙碌起来了。
潘全英朋友:蒸笼里出来就要快点反过来,不然纱布要粘在上面撕不下来,再把荷叶放上去反过来
潘全英今年57岁,做重阳糕已经30多年了,做重阳糕有十道工序,从一粒米到一块糕,每一道工序都有每一道工序的讲究。
潘全英:粉抓在手里要松开来,还要把它揉在一起,每一个步骤都是有技术的,没有技术就是不好吃
武进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种植出来的水稻已经销往世界各地。精良的水稻为重阳糕的制作提供了上好的素材,不过制作重阳糕还要将糯米加工成米粉,接下来是泼粉。
潘全英丈夫  张中宪:技术活,一般的人泼不好粉,湿度一定要控制好,泼水要均匀,不能多少,这都是几十年做下来的经验
潘全英:粉泼的不好,干了蒸不熟,太潮了糕吃起来又不松,糍的,跟做的团子一样 米粉泼出来以后至少要放三个半小时,才可以制作。不满三个半小时吃起来就不糯,不好吃  把粉搓了两遍再用沙子沙,弄得好起码要七八遍
记者:搓粉要搓到怎样细才算好呢
潘全英:要做到全部没有这样的一粒粒的。
潘全英:蒸重阳糕高火一定要旺,火不大重阳糕就不好吃,吃口没那么好,火越旺越好,蒸糕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十分钟。还有水一定要买,少了蒸出来的就不好
潘全英家在2014年的时候就拆迁了,被安置在了南夏墅街道南隆小区,为了做重阳糕,她在邻村花5000元租了一间房,她说,这个手艺是上辈人传下来的,之所以每年都坚持纯手工制作,一方面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是挣些钱补贴家用,她的一儿一女,都不幸患有残疾,女儿今年34岁,眼睛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儿子今年31岁,智力残疾,丈夫张中宪去年出了一场车祸,断了七根肋骨,至今休息在家,所以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潘全英一个人的身上。
潘全英:因为她看不清楚,只会在家瞎摸摸,碗里的菜的要给她吃,她自己不会夹,然后高低的地方也看不太清楚。儿子在星星家园福利厂每天回来的,原来要送跟接的,现在到了这边小区,他一个人能走回来了
潘全英是个乐观的人,生活并没有把她压垮。面对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她也开始提前做好准备。
潘全英:老年人之所以喜欢吃,我们取了六种材料,一个是荷叶,荷叶是百年合和,豆沙是吃的做的,蜜枣是有核的,吃了就是取个好兆头有活的,无核的他不要吃,装的袋子也要红的,葡萄干瓜子也是取得兆头,说明有子孙。
潘全英纯手工制作的重阳糕没有任何添加剂,每块15元,比市面上花样很多的机制重阳糕要便宜些,不过因为看起来有些普通,所以也流失了一部分订单。
潘全英:十个小时只能做五六百块重阳糕,全部靠人工,所以这个糕特别好吃特别糯,我们夫妻俩,再叫帮忙的人一起做做,谁要吃三天前给我预订,数量稍微多一点。
临近重阳节,已经有顾客陆续到潘全英家来买重阳糕了。
顾客:我特意来买糕送给回去送给年纪大的人吃的,这个糕蛮好吃的,比市场上的好吃,都是纯天然的东西做的。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委妇女主任  袁慕锡:这个重阳糕纯手工的,因为跟外面买的你吃一次就知道了,口感不一样的,他们一道一道工序做下来也蛮辛苦的,也是老手也然后年纪大的人觉得是一种过去的回忆,然后我们村每年都会拿他们家的高。每年大概那100多份,发给村里的老人
南夏墅村委妇女主任袁慕锡说,虽然潘全英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但她自食其力,平时也很乐于助人,所以希望大家都愿意支持她,帮助她。
潘全英:因为我家里有两个残疾人,为了残疾人要生存,我千方百计要做重阳糕,做了总归能赚点钱
南夏墅街道南夏墅村委妇女主任  袁慕锡:现在他们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潘全英,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没有经济来源,还要看着他们,家里经济条件也确实是困难的,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帮助他们
几十年纯手工制作重阳糕,对于潘全英来说是一种坚持,不想让这个传统文化失传,同时为了照顾一双身患残疾的儿女,她也在坚持,今年重阳节,假如您正好有购买重阳糕的需要,不妨就去南夏墅街道的潘全英家中购买吧!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