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连线


最后的扳道员

时间:2019-09-26 20:45:04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握着铁路道岔握柄,一握就是一辈子,一握就是一个时代,他们就是常州最后的扳道员,10月之后,这个工种也将完全消失在常州铁路的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生活超视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群《最后的扳道员》。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准备交接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扳道员:备品箱 加锁加封 备品齐全 摆放整齐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好的 来签个字 备品器材交接完毕
随着落日的余晖,58岁的赵建华像往常一样来交接晚班。此后不久,让老赵刻入骨子的交接号将永远消失在耳畔。
现场音:一号准备 !一号准备! 一号准备!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最早我们这里就是杂草堆哇 后来是站场整治  我们搞了一个站场整治 把杂草堆除掉了 原来这个地方我们这个老房子就是像农村一样的 矮爬爬的房子
常州站东场的铁路旁,小小的一件平房,一张桌,两把椅子,一部电话,几个对话机和几面令旗,陪伴老赵渡过了34个春秋。1986年,退伍后的赵建华来到铁路上,从那时起,他只做一件事:扳道变轨。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我们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我们这个工作是个熟练工种 熟练工种你要把它做好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们是晚上工作 那肯定人的精力达不到 在白天我们要到下午休息
伴随道岔握柄旋转而来的“咔嚓”声,老赵又渡过了一个长夜,这夜他根据指令和调车作业计划,“变轨”了22次,而这个数字与一夜最高40次的作业数量比起来,不算多。
现场音:开通第二道!第二道准备 !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我们不光是做好扳道这一个活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立岗嘹望要注意车辆的运行 在运行的时候要防止事故发生…原来我们家里事情比较多 我们领导也都知道 小孩身体不好 上班也提心吊胆 就是怕电话来 电话一来人就想到家里的事情 小孩肯定有什么事情了…没有这份工作 肯定没有这份收入 没有这个收入 这小孩病没法治 这个还是要坚持
恣意的青年时代、拼搏的中年生活和已经近黄昏的老年时间,老赵的一生几乎与铁轨捆绑在了一起。从单纯的需要一份工作来生活,到像如今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老赵在听了不下十几万次的道岔握柄旋转声中,慢慢地习惯、深爱、不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是现如今铁路发展的必然,所以在铁路计算机控制和电气化道岔普及的前提下,手扳道岔被集中联锁道岔替代。如今,常州火车站只剩下东场的宁端、沪端货场和调车线,老赵的伙伴们也仅剩下21名。而今年10月以后,这22名扳道员也会就此退出常州铁路的历史舞台。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有一点失落感吧 我们干到今天了 再去改变 去另外做一个工作 比较失落 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吕菊生:我们心里面也是恋恋不舍的 想想我们风里来雨里去 三十几个春秋 对这个工作呢是有情感的
常州火车站运转车间副主任 刘月群:我们车间来说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 我们有征求过意见  他们对铁路有一种很怀念的感觉 都不希望再走 希望每天都能看到铁轨 都能看到车子通过 …使用比较科学的 含金量比较高的设备来代替它  更加有利于安全工作…改了之后就是 我们扳道员不存在了…扳道员工人这一块我们车站会继续安排 不会让他们失业 可能分配到 更能让他们适应的岗位上去
离开自己辛勤一生的岗位,再难接触到熟悉的道岔握柄,再难看见闪烁变化的信号灯,也再难触摸到放在心尖、深刻入骨的铁轨。时间走得有多快,扳道员们就有多不舍,但同时,他们又在为祖国的发展而开心。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吕菊生:这是铁路的发展嘛  时代在进步
常州火车站扳道员 赵建华:铁路的这个改革发展必须走这一步…我们来的时候 这个铁路环境 包括工作的场所 没有现在这么好
常州火车站1907年开通之初,只有旅客列车6对,开行的均为蒸汽火车。1949年增至9对,1984年从二等站升为一等站。1986年6月,沪宁铁路全线成为双线铁路,限速120公里/小时。而1997年之后的十年,沪宁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目前,沪宁段上开行的是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常州至南京、上海全程时间缩短到了1小时以内。高峰期开行列车490多列。
常州火车站运转车间副主任 刘月群:70年的发展 同样也是我们铁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 新的设备在不断改造 不断变化 同样我们铁路也是一个伟大70年缩影…从刚开始的追赶 到领跑 到现在的走的好 从当时的我们仰视的外国铁路 外国的动车组 包括日本的动车组 到引领全世界这一块 包括原来是把国外的先进设备引进来 到现在反而把我们自身的设备带出去 中华民族将会搭乘我们动车组的车轮走向更好的未来 明天
火车的提速见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最普通的工作,最平凡的工人,都是完成这些飞跃的根基:从追赶到领跑,从仰视到引领,勤劳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壮歌。
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科技的发展则见证祖国的强大。如果说,祖国母亲像宽宏厚实的大地,我们每个辛勤劳作在一线的工人,则像扎根在大地上绿芽,经过几十年的成长,这些芽变成了参天大树,祖国的面貌也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更好更美。

生活连线

更多>>

生活连线20240930

生活连线20240929

生活连线20240928

生活连线20240927

生活连线20240926

生活连线20240925

生活连线20240924

生活连线20240923

生活连线20240922

生活连线20240921

生活连线20240920

生活连线20240919

视频推荐

更多>>

常州经开区召开工作思路研讨会 明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武进法治影院2025年度项目发布

“政企”通力 武进“公转水”运输

信承瑞:跨界医疗进军科技“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