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老物件:老裁缝家的宝贝 |
时间:2019-08-13 20:28:09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岁月流逝,但承载着人们记忆的老物件,总能让我们回到那些温柔似水的旧时光。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系列报道《我家的老物件》正在播出,今天一起走近老裁缝史焕明家,去看看那些与衣裳有关的老物件。 现场画面:史焕明在三勤农贸市场用缝纫机缝补的画面 史焕明:
不烫三块钱一条裤子 缝缝敲敲边烫一烫要五块钱一条 改腰身加宽皮筋要八块
如果是邻居家的老头老太就免费。 59岁的史焕明是湖塘镇三勤村的一名老裁缝,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左右他都会在村口的农贸市场上摆摊,陪伴着他的就是这台上了年纪的老式缝纫机。 脚踏式缝纫机:追忆逝水年华 史焕明:我做裁缝是18岁开始学的
老婆出了车祸 我是39岁 她是37岁 大队里面照顾我们 (村干部说)你靠低保这个钱是远远不够的 小孩还要念书 他说我已经和市场上说好了 给一个位置我 摆摆摊
也可以赚点钱。 20年前,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史焕明在三勤村做起缝补生意。而身边这个同样上了年纪的“老伙计”,曾经的主人却另有其人。 湖塘三勤村村民
王娟:结婚前就买了 那时候要“三机一疙瘩” 缝纫机 电视机 闹钟 自行车。 史焕明:这种缝纫机到上海去买的话还要凭票的
很难买到。 40年前,物质相对匮乏,为了给王阿姨准备这台“嫁妆”,全家人花了三个多月的工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的时装衣服多了起来,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亲手制作衣服,所以在短暂的风光之后,缝纫机便被丢在了角落。10年前村里拆迁,对于王阿姨一家来说,缝纫机成了鸡肋,而史焕明家的缝纫机正好无法使用了,王阿姨便将这台机器送给了史焕明。在史焕明的工作室,还有两台蝴蝶牌脚踏式缝纫机,也是别人用不到,送到他这里的。 史焕明:有的人推荐我说
买一台电动缝纫机 便宜的 只要两百多元 一方面我是不懂 第二个是如果要去请一个机修工 也挺麻烦的 这个我用起来还是熟门熟路的 这个我毕竟还是懂的
有的结构我都会修的 有句老话叫:衣服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这些“吃饭家伙”早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史焕明:这个(老式的)要一个礼拜加次油
尤其黄梅天 要两三天就加次油 如果不加油 它就容易卡住 总的来说就是不方便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一定要保护好(缝纫机)
这是吃饭家伙。 双工牌撬边机:父亲的传承 在史焕明狭小的工作室,除了缝纫机,还有一个年代最久的工具,那就是父亲留下的双工牌撬边机。双工牌在当时可是名牌,史焕明的父亲托人购买了这台撬边机,做出来的衣服,款式更加多了,生意比之前也更好了。 史焕明:那时候刚开始有撬边机
当时以棉絮为主 用不着撬边 随着形势的发展 涤纶这类的化纤衣物开始出现了 就必须要撬边了
史焕明的裁缝手艺是跟着父亲学的,所以每次坐在撬边机前,史焕明觉得仿佛父亲还在身边,对他谆谆教导。 史焕明:老式物件可以作为一种怀旧
像我爸那个时候(的东西)。 如今,不管是脚踏式缝纫机还是人力撬边机,都已经逐渐被新式的电动产品所替代。而史焕明的孩子也已经工作,他们一家的生活不再有困难,不过每天史焕明还是风雨无阻地在三勤农贸市场摆摊,把村民们的衣服拿回工作室缝补、改边。对于他来说,这些老式的机器是他最熟悉的伙伴,伴随他走过风风雨雨,让他在艰难的时刻没有失去信心。 史焕明:四十多年了
是我父亲传下来的 他说这个东西你不能卖
不能忘本。 有时候,老物件就如同开启记忆的一把钥匙,它承载着人们曾经走过的岁月,经历过的人和事,就如同史焕明师傅,老的缝纫机、老的撬边机……依然陪伴着他,这些老物件不仅是他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也是他的一个信念,他们一起撑起了一个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