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的罪与罚 |
时间:2019-08-05 20:32:14 来源:生活连线 作者:阳湖网 |
|
对于市民来说,买到问题商品,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投诉维权,而近些年,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加强,“职业打假人”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他们表面打假,实则是为了给自己谋利,这一群人的存在,也让商家无可奈何。今天的生活超视一同走进《职业打假人的罪与罚》。
商户 梁文静:第一次他是说我们的进口商品中文标有瑕疵 是日本的产品 说我们按照中文标签 必须要写有效期
梁文静在横林街上经营一家进口零食店,今年4月,一男子到店购买了一包进口零食,随后便以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标识有瑕疵为由,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梁文静因此事被罚5000元。然而事情刚刚平息,7月初,梁文静又收到了投诉信,对方表示,店内购买的两款乳酸菌,未明确活菌和非活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退16元购买款,并赔偿2000元。 商户
梁文静:我们也在横林走访过 基本上大多数的店 都有卖这款产品 现在市场上90%的乳酸菌上面是不标活菌或者是非活菌的 像我们这种小店 根本就不可能自己到厂家去拿货
那我怎么又能去提供
厂家又怎么能把他们的营业执照的东西给我们 几个月内接连被举报,对方还明确表示自愿调解,这让梁文静意识到,这些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之后,她也走访了横林街上的多家商户,发现几乎所有的超市、代购店都被投诉过,有的选择被罚,有的直接私了,长此以往,甚至有商户已经关门。 商户
梁文静:我觉得职业打假人 他并不是真正的为我们消费者考虑 他们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就是想不劳而获
获取非法的利益 在梁文静看来,商品既然能进入市场流通,如果有问题,就应该从源头进行处罚,而不是直找商户索赔,而且,自己也想诚信经营,只是很多问题并不在自己的知识范畴内。 商户
梁文静:我们开这个店的时候 有没有谁来给我们培训过 或者说来给我们传授过这类的知识 我觉得这种风气我们不能助长 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
需要我们所有的商户共同来维护的 对于梁文静及其他店主的类似遭遇,记者也走访了横林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科科长徐跃飞表示,横林辖区内,去年他们共接到投诉930多件,其中,涉及到食品标签类的就超过100件,对此,他们每年也会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告诉商户如何规范经营。 横林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科科长
徐跃飞:如果食品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提供供货方的营业执照 许可证 进货票据和相关的合格证明材料 同时在经营过程中 又没有造成其他的加重或者从重情节的话
可以依照该法相关规定 进行免于行政处罚。对于职业索赔人来说 国家目前来说 相关的规定并没有明确禁止他们的行为 当然我们在处理过程中 对他们的做法也只能说
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理 在处理相关的投诉举报时 也尽量考虑到经营户的承受能力 律师:职业打假人
关键在司法考量 对于职业打假人是否具有消费者身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此这一问题始终存在争议。可以说,职业打假人的出现,对于鼓励百姓运用惩罚性赔偿机制打假,打击经营者的违法侵权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目的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索赔牟利,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不符,其实并不具备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市民:如果是真的
那当 然很欢迎这样的人 为广大消费者争取利益 如果有的人只是为了个人利益 那我觉得不太好 市民: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超市商场完善 正品货物的渠道
第二个也会一定的扰乱市场秩序 市民:只要能够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赔偿不赔偿的我觉得不重要 市民:商家可能因为这个关系
会对自己的产品管理更加用心更加规范 但是另外一方面的话如果说这个东西形成一个产业链或者企业化的话 反而会造成一些小小的恐慌 市民:对于有的商家来说
他认为是不对的 但是从我们消费者来说绝对是有益的 像王海越多假货越少 市民:有这样的人群存在 说明确实商家有一部分没有顾虑的到 有过期产品甚至劣质产品
有了这个职业的存在也有可能过度 就过了那个度 会恶意的去敲诈勒索
但是我个人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歪 职业打假人这一职业从产生之时就伴随争议,有人称他们为打假斗士,也有人称他们是职业索赔人。在去年的双十一,中国
“打假第一人”王海网络打假,14起诉讼共胜诉了12起,6起获退一赔三;今年7月初,上海将知假买假、骗取赔偿金的“职业打假人”列入扫黑除恶范围。不过落实到各地,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所有的案例都需建立在具体的事件上,由司法部门进行考量。 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邵益刚:作为一些职业打假人或者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你的商品存在瑕疵 而依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认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当然 在这个过程当中 如果他以此为业
或者说以这种方式 过分牟利 的确也有某些案例 来判断这些人可能涉嫌敲诈勒索 或者涉嫌其他的违法犯罪情况 当然 这个度也要由司法部门来考量
职业打假与一般维权有着目的与路径的不同,前者是专业化的维权队伍,甚至有专门的公司进行运营,他们的成功,说明仍有假货存在,但以经济赔偿为目的,并没有给整个消费者权益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如何鉴定职业打假,来更好地规范市场,或许还需要法律进一步完善。
|
|
|
|